今天上午,一同事对小编说,她的母校山东大学要搬迁了。小编当时没多想,正要向她祝以“乔迁之喜”,谁知她又补了句:“我不想搬。”然后就是对校方此举的一番批评。
所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遇到母校搬迁这种事,想必大家都是不想的,往小了说那里有青春回忆,往大了说那里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另外,建设新校区的费用从哪来呢?卖掉老校区换钱,让校友们的青春记忆无处安放?
当然,如果搬迁地比现居地更好的话,想必“羁鸟”也会见异思迁。然而,山东大学打算迁往的新址距离济南市区有40多公里,距高铁站济南西站约70公里。
一言蔽之:远离都市尘嚣。
山东大学
显然,山东大学校方强烈意识到这一点,也特别担心校友不满。据报道,山东大学校方对搬迁一事其实已经筹划几个月了,其间没有对外透露任何风声,校内仅有“精挑细选”的教职工代表参加了所谓的说明会。
然而,欲盖弥彰,越来越多的山大校友开始关注这件事。1月26日,山东大学的一个非官方校友组织发起投票,超过8000人投票,其中6500人投了反对票。
2月3日,山东大学的官方校友会终于发话了,他们通过微信号发布《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提到“将通过走访校友、举办座谈等多种方式,与校友进行充分交流,介绍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姗姗来迟的公告,令人不得不怀疑校方的诚意。如果没有众多校友的关注,校方还打算“忍”多久才公开搬迁事宜并向外界征求意见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搬迁有着种种弊端,可总有一些好处吧。目前,山东大学在济南有6个校区,各学科过于分散。有支持搬迁的校友就认为:应该让学生享有同样的资源,让各学院互通有无。“一扫六合、完成大统”似乎也无可厚非。
在此,小编不想提美国那些坚守大都市的高校,什么麻省理工啊、哈佛啊、耶鲁啊,也不想提英国那些跑去伦敦建分校的高校,像什么利物浦大学、拉夫堡大学、纽卡斯尔大学什么的,他们选择接近大都市的理由居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多的跨校交流和更丰富的课余活动。难道他们不知道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高铁时代了吗?距离是问题吗?
仔细想想,山大搬迁事件闹大的原因更多还是校方和师生们的沟通问题。山大不是校方的山大,也不是师生们的山大。开放、包容是大学应有之义,隐瞒和敷衍只会激化矛盾。
对于大学搬迁,小编自己更是深有体会,因为小编待过的中国矿业大学就曾是全国各地到处跑的学校。解放前的几次搬迁就不提了,因为小编还没出生。从1950年到1978年,在小编依然还没出生的情况下,主校区居然“跑”过河北焦作、北京、四川合川、江苏徐州4个地方,如今虽然在徐州稳定下来,但是前些年在徐州当地又新建了一个主校区。2009年,小编在这个新校区参加百年校庆的时候,望着那一排排矮小纤细的树木、一栋栋崭新的钢筋水泥堆砌物,内心似乎有个声音在说:这不过是个刚建成的学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