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运在1月13日拉开帷幕,在截至2月21日为期的40天春运中,全国预计有29.78亿人次旅客出行。
春运,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每到岁末年终,全国上下无不是一派“雪里行军情更迫、风卷红旗过大关”的景象。六七年前,电影《人在囧途》里的一个“囧”字道出了多少人的唏嘘和无奈。但是随着近年来全国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力的增强,实名制的推行,以及对“黄牛”的有效打击等,春运的面貌也在悄然地改变,特别是今年。
今年的春运,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旅游流“四流重叠”,运力之压力不言而喻。然而,科技元素的纷纷登场也让旅客在奔忙之余体验了一把新春运里的“小情致”。
北京站乘客持票进站可以在自动验票机“刷脸”,仅耗时3秒;广州站乘客在候车厅候车可以找智能机器人问路、查询信息,也可以使用服务电脑进行网上购票、退票和改签;哈尔滨的乘客在车上时,还可以享受免费wifi的畅快……
不断增多的科技服务产品在一点一滴中提升了春运的服务质量,面对数量庞大的旅客基数,单方面进行车站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并不能全面解决服务难题,几个乘客围住一个服务员竞相询问的画面在春运中屡见不鲜。对于这个人力资源“数量上的有限”,科技则带来了“质量上的突破”,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解决路径。
科技进步改进了春运服务质量,设施改善提高了人们出行质量。今年的自动验票机、服务机器人、手机客户端确实让人们眼前一亮,但是如果拥挤的道路、一票难求的难题、时常延误的航班等等,在科技产品的帮助下能够得到更加常态化的解决,生活不是更美好吗?
方便的乘车服务只是春运的一个缩影,更是生活的一个片段。手机客户端让人们出行拼车、租车更加简单,让人们购票更方便、查询时刻更及时……春运的改变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相信它也不会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