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伪慈善”,网络直播乱象急需监管“亮剑”
2016-11-08 第126期 小编说新闻

       俗话说,眼见为实。道听途说的不可信,亲眼看到才算真。不过,最近有那么一批网络主播——对,不是一个而是一批——却用网络直播这种直观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在一段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两名男子正在某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凉山彝族自治州某村村民在他们的指挥下排成一排,“做慈善”的男子给他们一人送了两千块钱。观看此直播的网友深深被此“善举”所感动,一时间粉丝数量和送礼的数量都在蹭蹭地上涨。

       钱送完了,男子的直播也停了,不过另一名拍摄者的镜头却继续记录下了令人惊呆的一幕:这名“慈善捐助者”竟然把刚刚送出的钱从村民的手里又全数拿了回来,而后作为演员的酬劳,给刚才“参演”的不明所以的村民们发了几十块钱或者一点食品,而后扬长而去。

       更讽刺的事情是,被曝光者和曝光者,还是同一团队的。类似的发钱再收回的事儿他们办了也不止一次了。此次曝光,竟然是由于分赃不均导致的内讧。而类似的团队在直播平台上也不止一个,“这是‘直播慈善圈’的通用法则,直播慈善能上热搜,粉丝涨得快。有了粉丝,就有了一切”。

       恶劣!对于这种伪善的行为,除了恶劣再无什么可以形容。对于大山里的贫困人民,不仅没有温柔以待,更是拿他们当做自己赚钱的道具!披着慈善的外衣,在直播平台上卖力表演,利用凉山农民的善良和粉丝的爱心行此不义之事,这样的主播,太恶劣!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各种直播平台井喷般涌现,截止今年六月,网络直播用户的总规模就达到了3.25亿。面对巨大的观众群体,如何吸引更多粉丝,得到更多打赏礼物来变现,就成了许多主播的追求目标。为了达到名利双收,不断秀下限已经成了很多主播的套路。信奉“比丑”、粗俗鄙陋、无节操无底线,利用观众“猎奇”的心理和监管不严的漏洞,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播,为了粉丝量和礼物,无所不用其极。而直播平台未必不知这些“灰色化生存”的主播做了什么事儿,然而只要无人举报,不被监管部门“盯上”,也乐得若无其事、置身事外。

       面对全民直播的野蛮生长,监管这些行为失检的主播,还观众一个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已是势在必行。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平台、主播和用户的行为进行规范,对新闻信息直播提出了资质要求。更早一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具有相应资质”。毫无疑问,对网络直播的监管越来越制度化,也越来越法治化。

       遏制乱象,从提高门槛到实时监督再到事后惩处,每个环节都不能失守。网络直播的兴起,是科技的进步。然而就如同曾经的“快播”案,技术无罪,监管有责。直播的规范化更离不开直播平台的执行与自检,和主播从业者的自我约束。恪守道德与文明的底线,遵守法律法规的“红线”是必要的基础,影响力大的主播门更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直播才能有发展的光明前景。

       最后补充一句,对于“伪慈善”事件,相关主播已经不仅仅是违反道德的事情了。以直播慈善为名骗取大量粉丝打赏可以折为现金的礼物,这一行为在本质上已经涉嫌诈骗,警方现也已介入调查。等待这些无下限主播的也许不仅仅是在直播平台上封号这么简单,还将有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