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记得带上文明这张“身份证”
2016-10-09 第120期 小编说新闻

       央视网消息 十一黄金周长假,万里长城上迎来了大批游客。人群中一对年轻情侣掏出钥匙,在长城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路过的游客上前制止也没能让他们停下手,而就在不远处,“禁止刻画”的警示牌赫然在立……

       每一次假期时的出行,就像是一次全民素质考试,不及格者似乎从来都没有缺阵过。除了万里长城外,石家庄植物园的植物叶子上也被刻字,郑州植物园内草木被毁坏,太原动物园熊猫外场被游客丢满垃圾,沈阳故宫的巨幅雕像群和百年古松成了大家攀爬的胜地……这些饱受公众诟病的旅游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到了其他游客的出行体验,也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而近年来由于出境游受到追捧,一些旅游陋习也被带到了国外,严重损害了国人形象,丢了国家的“名片”。

       不文明行为之所以屡屡发生,大抵上来源于三种心理。一种是“出了门,就放松”,反正谁也不认识谁,谁也管不了谁。一种是“花了钱,就有理”,浪费有理、污染有理、让你服务有理,反正我花了钱,我想怎样就怎样。还有一种是“你不文明,我就不文明”,法不责众嘛,反正大家都如此,也不差我一个。

       为了解决旅游不文明问题,就在十一长假前,国家旅游局更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目前已有22人因不文明行为严重且造成广泛不良影响而榜上有名。北京市旅游委、首都文明办也在国庆节前发布了《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暂行办法》,在管理对象、游客不文明行为范畴、采集渠道和惩戒措施方面根据地方情况加以细化与补充。

       “黑名单”制度,就是用限制不文明游客出行权利的方式,来达到惩戒目的。但从实施以来,“黑名单”进行的速度和范围明显不足。面对大量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光靠“拉黑”似乎还不够。要真正树立文明旅游新风尚,不仅要加大惩处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人们的公众意识,补上“道德教化”这堂课。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理解和尊重别人,是文明社会中,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可喜的是,虽然不文明行为依然不时进入大家的视野,但总体看来,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已经在不断提升。据北京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天安门广场垃圾数量明显减少,绝大多数游客都能及时把垃圾处理掉,还有主动捡拾垃圾的。

       在武汉地铁二号线上,一对老夫妇带着婴儿出行,奶奶在给孩子递奶瓶时,瓶里的牛奶不小心洒出来了。于是这位老人弯下腰,掏出纸巾反复把地上的牛奶擦了三次,直到完全擦干净。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文明,是最好的风景,它是道德风景,也是人文风景。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出门时都带上了文明这张“身份证”,也许就是这个国家富强的最好体现。

       下一次假期到来时,请游客带着文明旅行,人人皆是风景。(文/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