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些城市遭遇强降雨期间,一幕幕坚守岗位、服务大众的感人场景刷爆朋友圈,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网约车动态加价”这类令人心寒的事儿。曾经向我们承诺“共享理念”的小船在暴风雨中说翻就翻,优惠的蓝桥一夜之间梦断。
虽然有商家出面解释说,为了避免司机“趁雨打劫”,已经设置了59元的动态调价上限,但是从一些用户的实际体验来看,多数加价幅度都在2倍左右,部分加价幅度达到了4.2倍。如果4.2倍的加价幅度还不算“抢劫”,估计广大“黑车”都能名正言顺地洗白了。于是大雨过后,不少人聚集在积水中的道德制高点上,朝着无良商家横眉冷对:趁雨打劫,与土匪何异?
左手金钱,右手道德,我们已经习惯性地把钱和道德感情对立了:谈钱伤感情,谈感情又伤钱,这种二元对立思想让很多人在看待问题时陷入矛盾和苦恼。比方说,火车站里的食品卖得太贵,那是无良商家在坑骗消费者;某某景区山顶上的方便面加价三四倍,无良商家简直是在抢钱。估计我们在吃着这些食物的同时,内心也会给商家附上几句赠言。
不过,我们凭什么苛求这些商家本着服务大众的理念去满足我们的心理价位呢?礼仪之邦的我们,很容易把一些道德规范融入到市场活动中。我们喜欢无私奉献的商家,因为我们自私的心需要这样的服务。
但是,市场有着自己的执行方式。在火车站和景区那样的绝佳地段,相信很久以前也有商家试过薄利多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加价销售,因为这才最符合市场供需。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商人的心,他们总会在市场和道德感情中找到一个临界点。
至于雨天打车加价,如果引入西方的小费理念,大家或许就容易理解了——虽然国内很多人并不能接受小费理念,但是他们却愿意把钱花在qq秀、黄钻上面,殊不知这种消费就是在享受腾讯公司免费服务的基础上为增值服务打赏的“小费”。
既然如此,何不把“小费”付给出租车司机呢?在恶劣天气中,物质激励必然是让更多处于市场环境下的司机勇敢跑车、为民服务的最好动力。即便从道德感情的角度出发,他们也有家人,也在冒着汽车受损乃至生命的危险。
当司机一路辛苦地把我们安全送达目的地的时候,谁又能因为车费上涨而否定他们的职业道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