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天书”病历
2016-03-25 第72期 小编说新闻

       我国书法分为正、草、隶、篆四体。正书除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楷书外,还包括魏碑。草书则指以张旭、怀素等为代表的狂草,或是以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为之代表的小草。隶书产生于秦末汉初,开始主要用于抄写公文,以求简便,后来也用于书写碑刻与摩崖石刻。篆书则是甲骨、钟鼎、石鼓及小篆的总称。现如今,出现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叫“医生体”,也称为“天书”病历。

       “天书”病历的最大特点是字迹潦草,堪称“龙飞凤舞”,这种潦草与一般书法家笔下的草书有很大区别。草书至少具有一定辨识度,而“天书”病历除了抓药的护士和医生本人外,很少有人能看懂。更有一种说法是,医生医术越高,越不善于使用“医生体”,而医术越低的医生越精通“医生体”。

       近日,江苏连云港市一市民去医院看病,发现医生写的病历和处方上的字潦草难认,甚至酷似“天书”。在日常生活中,字迹潦草的病历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大多数人看过之后,都会吐槽一下,但也没人会真的在意,因为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先以看病为主。然而,当这位患者将这一问题暴露于网络之后,引起了网民共鸣,并迅速引发了集体吐槽,很多人都表示经历过“天书”病历。

       “天书”病历并非“中国特色”,国外也不例外。一位俄罗斯医生开的病历,被网友调侃为医生亲自手绘的心电图。于是,大家脑洞大开,有人觉得医生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严守医学技术的机密,采用“天书”病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也有人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患者保守隐私;更有人觉得,“医生体”开创了崭新的书法形式,是人类智慧与生活实践结合的产物。当然,以上几点纯属调侃。

       2012年,2岁的小伟(化名)因发热咳嗽伴憋喘,一天之内3次在父母陪同下到某儿童医院就诊,后因病情加重入院。2013年1月,小伟去世。小伟父母认为医院存在过错,索赔81万余元。审理中,小伟父母提交了病历手册,但因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导致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鉴定受阻。后法官与医患双方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核对,仍有部分内容难以识别。

       其实,我国卫生部门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该规范要求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现在已是2016年,这六年的时间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医院的医生也许换了一波又一波,但“天书”病历一直存在,真是流水的医生,铁打的“医生体”。

       面对这一现象,有人不禁发问,现在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不是可以用电子病历代替手写病历,但是病历的电子化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电子病历的出现难道就能给患者一个满意的交代吗?事实是,比起字迹潦草的病历,患者更担心的是“潦草”的诊断。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