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4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彦生在准备参加区政协会议时突然病发,不幸去世,年仅49岁。
2月6日,遗体告别当天,殡仪馆挽幛如云,花圈似海;闻讯从四处赶来的干部群众把殡仪馆大院挤得满满的,事先准备的500朵白花不够,补到1000朵不够,1500朵还是不够……
王彦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10月底,记者作为中央新闻媒体王彦生先进事迹采访团成员,在邯郸市的农村和城市,感受着他的为官之道和朴实纯粹的人生。
王彦生出生在河北省涉县一个山村。????他当过工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从临时工转为合同工;他在县委宣传部做过报道员,每年都高质量地完成130多篇对市级以上新闻单位的发稿任务。他在市里的干部考核中,因得票最多,从涉县宣传部副部长的位置破格选拔到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又调任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
“人生来是做事的,不是来做官的。”这是他常和同志们说的一句话,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曾任曲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张树彩告诉记者,王彦生抓工作有个特点,一旦认准目标,就带动下属,倾尽时间、精力,不干出个样子不罢休。正是靠这股劲头,创出了一系列富有曲周特色的,在全国叫得响的成功经验。仅在农村党建工作上就唱红了“两台戏”:一台是农村干部系列化管理,一台是开展治理农村“五不”(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按时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执行党的政策,不维护农村稳定)党员活动。
2001年,王彦生又针对《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已经出台五六年,但在各地干部任免工作中仍出现一些问题的现象,提出了在干部任用上实行10项配套制度改革的想法并进行尝试。1年后,该县10项配套制度中的许多做法,在组织部颁布的新条例中得到了明确。
在王彦生的床上,书占了一半空间。1999年,他从城里买了一台旧电脑,成为全县最早开始上网的领导干部,并撰写博客,开通QQ。
“看广播电视常开新闻频道,参加会议要认真听取汇报,开博客常与‘能人’聊聊,出公差常到先进地区跑跑。”这是王彦生的学习座右铭。
“用什么样的人是导向,不用什么样的人也是导向,选人、用人责任重于泰山。”王彦生在10多年的组织部长工作中总结并践行他“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的干部工作“四对”原则。他选人独具慧眼,提拔使用的干部没有一个是“带病”上岗。
敢于为好人说好话,为坏人说坏话,始终保持了组织工作的原则性和抵制歪风邪气的战斗性。这就是他——王彦生。
对待工作,王彦生总是一丝不苟,而对待自己的身体,却一直关注甚少。其实,长期以来他都饱受着头痛的折磨。直到2005年,他才不得已到北京进行了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医生建议上支架介入治疗,但风险很大;但如果不治疗,这个“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
王彦生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女儿王玉洁回忆说,父亲在网上一次次地搜索这个病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和相关病例。搜索的结果是,现在的医疗技术几乎无法治愈。最终,王彦生放弃了介入治疗,选择了大把大把地吃药,和病痛作斗争。
打开王彦生的博客,记者看到了他放弃的理由:“花那么多钱,做完了不见得比现在好,说不定还会拖累人,何必呢?即使动手术成功,也恐怕不能像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现在除了偶有头晕,没别的不好感觉,说不定还能好好做几年事。”
丛台区副区长樊中青说,王彦生是累死的。
就在王彦生去世的前一天,他和樊中青听取社区换届选举的有关情况,一直到12点多。樊中青叫他一起到机关食堂吃饭。他用手敲了敲头说:“我头痛得厉害,想回家休息一会儿。”由于他无数次说过这样的话,也就没有让樊中青特别在意。然而,王彦生并没有回家休息,下午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临下班还和其他区领导看望了出席区两会的政协委员。
“我要是硬拉他去医院,也许他就不会走了。我真混啊!”
王彦生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安详。
邯郸市著名书法家孙桂林此前只给去世的父亲写过挽联。得知王彦生去世的噩耗,在一整天茶饭无味,彻夜难眠后,取出八尺仿古宣纸,泣笔写下——
“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记者 刘廉君)
责编:陈昌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