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期寒冷冬日 一台冰箱暖人心

责编:李璇

央视网消息 今年60岁的刘殿英老家住在山东省临沂郯城,在青岛打工已经一年,平时负责丹东路的保洁工作。刘殿英的工作基本上从清晨5点到晚上5点,因为需要不停地在马路上走走看看,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吃到嘴里的也大多是已经冷掉的食物。

一个月前,刘殿英在丹东路一家饭店门前发现了一台冰箱,冰箱里放满了水饺、包子等食物,冰箱门上贴着“免费适量取用,杜绝浪费”字样,冰箱旁边还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爱心公益小站,小小善举,大大爱心。”“食物请加热食用,店内有微波炉可供加热。”

自那之后,刘殿英便可以从冰箱里拿到食物,再到店里加热,常常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这台冰箱的主人叫刘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90后”,参军5年后回青岛开了一家饭店,主要经营早餐和午餐。虽然门店不大,但生意很好。

店里每天不免会剩下一些卖不了的包子和饭菜,刘政觉得扔了非常可惜。他以前会把饭菜免费送给环卫工人,有时还会送给躺在立交桥下的流浪汉,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当刘政读到关于“分享冰箱”的文章后,便萌生了在饭店门口放一个冰箱的想法。

如今,店门外的冰箱已经放置了20多天,效果不错,主要是环卫工人过来取用。刚开始设置“分享冰箱”时,很多人并不相信,但坚持了近一个月,不少人向刘政竖起了大拇指。

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刘政还格外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他在盛放食物的餐盒上写明保质期,并给环卫工人免费加热。他坦言,要想“分享冰箱”避免成为“风险冰箱”,依然任重而道远。

“其实在设立分享冰箱之前,他也经常帮助我们!”刘殿英说,“虽然人家的饭说是免费的,但老是吃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人家帮了咱,咱也不能光得人家的好就行了,别的事咱帮不上忙,但是走到他门口,看到哪脏了也都给打扫一下,就当是我的回报了!”

寒冷的冬日,一台冰箱温暖人心。 “我希望让吃不上饭的人有地方吃饭,饭吃不了的人不要浪费。”刘政献爱心的方式更加实际,也更加环保。既避免了食物不必要的浪费,又让平日里顾不得吃饭或者吃不上饭的人能够吃上一顿热乎饭,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人。我们既要赞美刘政的爱心,又要借鉴他献爱心的思路。让我们在这里,对刘政说一声:谢谢你!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