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期刘亮:34年用一块屏幕照亮乡亲们的生活

责编:杨小淼

央视网消息 1982年高考,刘亮失利了。

他没有选择继续复读,而是在湖南邵阳的谷洲镇当了一名电影放映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文化娱乐贫乏,电影是难得的精神食粮。谷洲镇人多地广,电影放映任务重,为不辜负村民观看电影的热情,刘亮总是提前赶到放映地点,拉好荧幕,调试机器,让村民能准时看上电影。

1983年的冬天,电影《红楼梦》在农村放映。由于只安排了5天放映时间,为了让更多村民欣赏到这部影片,刘亮每晚都要跑好几个村子。有的村子非常偏僻,往返一趟要走15公里,每次放映都会从日落持续到日出。

乡亲们们对电影的热情和渴望,深深烙在了刘亮的心上。

刘亮在放映电影

1986年,妻子生下女儿时,刘亮正在十多里外的村里放电影,当天深夜才赶到医院。望着妻子憔悴的面孔,他的内心充满愧疚。但是,他的付出换来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就连3岁小孩都会追着他喊“师傅”。

罗声村有位96岁的老人,已有近20年没看过电影了,他特别想看一场军事题材的电影。听说这事后,刘亮冒着雨在山路上骑行6公里来到老人家中,专门为她放了一场《少年彭德怀》,把老人都感动哭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受到电视和VCD播放机的冲击,放电影挣的钱很难再养家糊口,原本六个人的放映队,最后只剩下了刘亮一人。为了养活一家四口,刘亮一边坚持放电影,一边在邮政局做代办管理工作。在电影放映几乎“零报酬”的情况下,只要乡亲们想看,他都会有求必应。

刘亮说:“哪怕只剩下一位观众,我都会永远坚持下去。”这样的坚持,不仅仅是对电影放映事业的爱和执著,更是对身边乡亲们的大爱。在此,让我们向这位电影放映员道一声“谢谢你”!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