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期守望“花”开 老杨和小河的故事

责编:孟利铮

央视网消息:在过去的33年里,杨振坤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杨老师,你怎么还不调离小河这个贫困的山区?”而他总是简单而直接地回答:“我喜欢这里。”

他离不开这片土地,更离不开他的学生们。

1983年8月,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杨振坤还是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小伙子,怀着一腔热血,被分配到了湖南省浏阳东区条件艰苦的小河中学。

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停滞,村民生活贫困、观念落后,这是杨振坤对这里的第一印象,他深深地觉得这里需要他,他要留下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一有空就向本地老师和学生请教客家话,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变成学生口中最亲切的“老杨”。

由于学生家长们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很多学生今天还在学校读书,第二天就弃学打工了。为稳住学生在校学习,杨振坤每天早出晚归地奔走在乡间小道上,三番五次到学生家去登门劝学,饿了,啃几口随身带着的干粮,渴了,喝几捧山间泉水。

面对贫困学生,杨振坤每期都主动出面担保学费,有时还悄悄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付。学费垫付多少他并不记得了,但是哪些学生从他的班里走出大山他却记得清清楚楚。

轻轻翻开藏在杨振坤家里的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这些年走出大山的学生的名字。这笔记本他视若珍宝。

有人说,扎根山区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杨振坤并不赞同,虽然一届又一届的老师被分配到小河中学,又一个一个的离开,但是每当看到学生们的笑脸和渴望的眼神,他觉得他并不寂寞,并且充满希望。

教育是爱的艺术,是予人以智慧和希望,而教师是力行者,是引路人。33年,杨振坤扎根山区,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乡村教师的平凡和伟大;用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爱,为山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走出大山的希望之门,让我们一起对杨振坤和所有扎根山区的基层教师们说一声:谢谢你。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