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期一生未婚只为养育6个不同姓氏孩子

责编:薛姚

96岁的彭云松没事儿在家里遛遛鸟,说说顺口溜,看看电视,读读报,收拾收拾屋子。除此之外,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挂在墙上的那张全家福擦拭一遍。

这是一张普通的全家福,居中而坐的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彭云松,前排是他的孙女和女儿,后排是他的儿子们;这也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因为照片中彭云松的4个儿子和1个女儿,每个人都不同姓。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还要从6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说起……

早年间,年轻的彭云松从山东平邑“闯关东”,忍饥挨饿地来到千里之外的哈尔滨讨生活。因为踏实肯干,很快他就在当地的一家化工机械厂找到了一份工作。那一年的冬天,北风呼啸,在寒风中,一个瘦弱的身躯在铁道线附近蹒跚而行,两颊早已冻得僵硬发紫,眼神不时流露出一丝绝望。彭云松看见赶紧从兜里翻出一个馒头递了过去,这个已经快饿昏的男孩伸手就把馒头塞进嘴里,狼吞虎咽地几口就吃完了。后来,这个8岁的男孩成了彭云松生命中第一个“儿子”,他叫闫景成。此后,彭云松又陆续收养了5岁的栾景通、11岁的张秀清、12岁的郭廷忠等6个流浪街头的孩子,他给了这些孤儿们一个能遮风御寒的家。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个住的地方,彭云松和单位申请在职工宿舍后面腾出了一个地方,可以放个大通铺给孩子们睡。怕孩子们平时吵闹影响同事,彭云松不仅陪笑脸说好话,还主动承担了单位烧水、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

对于当时每月工资只有30多块钱的彭云松来说,那时每天靠粥和贴饼子度日。怎样才能填饱孩子们的这6张小嘴,成了他每天一睁眼最犯愁的事。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彭云松每天下班后出去捡破烂、干零活。并且他把一天三顿改成自己一天只吃一顿饭,这个习惯他一直维持到今天……

邻居们看着彭云松一家生活太困难,有时会主动将一些旧衣服送给他。他如获至宝,自己舍不得穿,把旧衣服剪裁给孩子们穿。

厂里同事觉得彭云松为人忠厚,心肠又好,就想给他介绍对象,但次次都被彭云松婉拒了,他说像他这种情况,就算有姑娘愿意嫁,也是过来吃苦的,他不能祸害人家,还是等孩子们长大了再说吧。就这样一拖再拖,他一生未娶。

在彭云松的悉心照顾下,6个养子女都健康快乐的长大了。如今,最小的孩子也成家立业了。本应该好好颐养天年的彭云松,怕给儿女们添麻烦,将自己的财产留给了孩子们后,悄悄地离开了哈尔滨,独自一人回到了老家——山东省平邑县一个偏僻的农村。在老家这一待就是15年,这期间养子们换着去接他回家都被他拒绝了,就像当年不肯扔下孩子们一样的倔强。然而停不住操劳的他,在这10多年里也没有闲着,一如既往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大儿子闫景成1998年病逝,去世前他一直嘱咐女儿闫立影,要好好孝顺爷爷,要助人为乐。闫立影没有让爸爸和爷爷失望,多年来,她向爷爷学习,坚持资助残疾人家庭。她说没有爷爷就没有今天的自己,她能回馈给老人的,就是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用他“一辈子”的付出诠释了父爱的真谛,为6个孤儿撑起了一片天空。他用善良和坚持写下大爱,演绎出一段超越血缘的人间真情。让我们对这位伟大的父亲说一声:谢谢您!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