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期马延全:用心守护“生死驿站”20载

责编:薛姚

凌晨5点,一阵啾啾的鸟鸣声响起,不过这可不是真的鸟叫声,而是辽宁盘锦辽河油田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主任马延全的手机铃声在叫他起床呢。对于马延全来说,这个点儿起床,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了。身为科室主任的马延全,在ICU刚开诊的那段时间,他曾一个多月都没顾上回家,每天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奔波在病人之间,饿了就在病房凑合吃一口,困极了就在桌边趴一会儿,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一个月下来整整瘦了11斤。在ICU的运转步入正轨后,每天晚上无论多晚下班,第二天一大早肯定能看到马延全查房的身影,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我们都知道,与普通病房不同,ICU是24小时无陪护病房,所以患者的吃喝拉撒、翻身按摩、喂饭吃药等一切脏活累活都需要由医护人员来做。一次查房时,马延全看到一名肺部感染的病人肚子肿胀得特别厉害,表情很痛苦,他立即下医嘱增加导泻药,并亲手为患者揉肚子,但他发现即使是这样也没什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戴上手套,用手一点点地为患者导便,随后又用药物灌注,患者终于顺利排便。因为气管切开患者不能说话,只是一直流着泪咿咿呀呀地叫,马延全知道,他是在表达感谢。

有人说,ICU的大门就是一道生死之门。的确,这里全部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生死逆转有时只是瞬间的事,这里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与”死神“进行着拉锯战。2012年,一名72岁的老人因心衰、肺部感染被上级医院判了“死刑”,转送回辽河油田总医院准备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经仔细查体后,马延全找到了老人的病因,他觉得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能轻言放弃。于是他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耐心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虽然家属犹豫再三,但是在马延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最后终于同意试一试。带着希望和压力,冒着失败甚至是成为被告的风险,马延全为患者进行了双侧胸腔引流、气管切开等一系列的治疗。7天后,老人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家属看到非常激动,一个已经被判了“死刑”的患者居然被马延全给救活了,家属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马延全在ICU工作了20多年,没想到“忠孝不能两全”这样的事也会发生在他的身上。那是两年前的一个下午,马延全正在抢救一名脑出血患者,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突发心梗,马延全听了,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身为医生,他太清楚心梗的危险性了。但是当他看到病床上危在旦夕的病人时,他咬着牙告诉家人现在没时间,赶紧把爸爸送到循环内科抢救。紧接着,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脑出血患者的抢救中。直到晚上6点病人病情基本平稳后,他才急匆匆地赶往父亲的病房。

医生是患者的希望,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马延全的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更看到了医生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多少“白衣天使”也像马延全一样,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全心全意地忙碌着。让我们为千千万万个“马延全”们点个赞,说一声:谢谢你!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