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期郑李龙:双肩筑起不倒的堤坝

责编:孟利铮

自6月底开始,我国多地遭遇了多年罕见的汛情。在洪水面前我们本能地恐惧、无助,在洪水面前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但当我们看到那无数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人,我们的心暖了也亮了。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用不平凡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责任与大爱、希望与力量,他们是最可敬、可爱的人。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郑李龙就是其中一位。

郑李龙是安徽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镇长,7月7日凌晨2点05分,他接到电话,得知姥下河唐桥段发生了大面积的塌方,当时正在郑蒲港新区太阳河大堤巡查的郑李龙,第一时间赶往了出险地点。

到现场后,郑李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出险地段严重破损,以致影响大型防汛物资设备的进入。他立刻安排人员对破损路段进行平整拓宽,9个小时后,200多根木桩、200吨砂石等防汛物资和一辆大型挖掘机,在郑李龙的指挥下全部安排到位。

郑李龙紧紧抱住木桩

接下来的打桩工作是个体力活,同时又十分危险,人不仅要站在1.5米深的水里,而且还要面临挖掘机压桩和河埂随时溃堤的危险。危急关头,郑李龙第一个跳入水中,紧紧抱住木桩,从中午12点一直干到18点。这期间,他穿梭于齐腰深的河水中,一会儿扶桩,一会儿指挥驾驶员找准定位,直到230根木桩全部打完。

  

由于长时间浸泡,他的双腿被泡肿了,连鞋子都穿不上,而且皮肤瘙痒,严重过敏。但他还是一瘸一拐地坚持在现场指挥抢险,直到部队赶来增援。

姥桥镇防汛范围大,险工险段多,每一个隐患点都牵动着郑李龙的心。14个日夜,郑李龙以堤为家,同民工们一起始终坚守在大堤上。以堤为凳,与民工们一起席地吃饭;以堤当床,累了困了就在大堤上席地打会盹。衣服潮了又干,干了又潮,一套衣服他要穿上两三天,脱下时都有一层厚厚的盐霜。在郑李龙的科学指挥和日夜坚守下,姥桥镇200多起险情被一一排除。

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郑李龙不畏困苦,不计得失,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责任甚至生命,与老百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为有了郑李龙,和无数像郑李龙一样的人,让我们觉得洪水不再可怕,也让我们看到希望与力量。让我们对所有像郑李龙一样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人们说一声:谢谢你!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