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奇毓秀的太行山脉,6公里的山路,如同巨人身上的一段毛细血管,涓细如埃。然而,河北涉县关防乡后牧牛池(以下简称后池)村的这6公里山路,却是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辛苦3个多月的呕心力作,一双双磨出茧子的手掌,是村民们呕心力作最好的注解。他们向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挥镐垦荒,为后辈修筑的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致富路。
后池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共362户,1165口人,种的都是山地。祖辈们靠双手一点点从村后桃花山上开垦出一千多亩梯田,然而,通往山上的路却只有羊肠小路,连个小推车都走不开,农民开垦种田非常艰辛,再加上近几年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使得远处很多梯田已经荒废,但人们对这个已经习以为常了。
直到2015年12月份,几名老党员和一名热心村民站出来,认真地讨论起修路来。三名党员是刘虎全、刘土贵、刘社会,热心村民是刘乃分。当时正好是冬季农闲,他们走到街头,和晒暖的人们谈论修路的事,绝大多数村民支持,“看着撂荒的地谁不着急,可车辆就是进不了山。”64岁的刘土贵说。
这四个人说干就干,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拿着自家的镐头铁锨上了山,那天是2015年12月8日。有人带头,大家的热情也一一被引燃,参加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从最初的六七个人到五六十人,再到七八十人。每天7点钟,大队的播音喇叭准时响起,“谁家有空出工了!”简单的几句招呼,人们三五成群地扛着工具奔向山里。
村民修路的壮举,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深受触动。“我是开工第6天回来的,在市里打工时,听说村里开始修路,我手里的活一干完,就回来了。”村民刘奎在钢厂上班,下班回来,顾不上休息就来工地了。在新疆读书的刘鹏伟从微信上了解到村里正修田间道路,放弃了利用寒假打工的想法,放假回家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工地干活。过年前后,后池村修路人数达到空前盛况,有260人参与义务修路。
山区修路不比平原,道路两侧是深沟和峭壁,靠双手修路,困难可想而知,但村民们没有想到要退缩。村民刘有廷干活时伤了手,鲜血直流,仅休息了三天就回到了工地。老党员刘虎金在工地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躺在了病床上还挂念着修路的事。
为了修路,除义务出工,有的村民还捐了款,有的村民无条件让占地。工地离村庄较远,所以午饭就在现场吃,村上几个上了年纪的妇女自告奋勇来工地当起了“炊事员”,还从家捎带上了南瓜、白菜、面条等。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设备的出设备,一点点朝着心中的愿望靠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蜿蜒的山路上,凿掉的是挡路顽石,镂刻下的是后池人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雄心壮志。经过100天的全民义工大会战,到2016年3月15日,南北槐峧两条沟总共长达6公里、4到6米宽的标准路胜利竣工。
这种迎难而上的“新愚公”精神,感动着古城邯郸,也感动着更多的人。2016年3月31日,中央文明办发布3月“中国好人榜”,后池村的“新愚公”集体榜上有名,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后池村全体村民为了村里的发展,不等不靠、不讲条件,连续几个月自带干粮、劈山开路、修筑致富路,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是迎难而上的太行“新愚公”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让我们向这些给我们做出榜样的“新愚公”们道声“谢谢你!”
山路行车驾驶技巧:
山路上行驶首要的问题是要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视线,视点要远且要尽量看清路面情况和路边环境。要尽量利用路面的宽度选择行驶路线,视线不好时应鸣号。打开车窗以听到车外的声音,面临有可能落石的崖壁应关闭车窗。注意查看仪表的工作情况,特别是水温和油压。
上坡时应让发动机保持足够的动力,提前选择好合适的挡位,随时作好避让下行车的准备。
下坡时不可空挡滑行,长时间使用刹车要考虑防止刹车鼓或盘过热,可利用挡位控制车速,放入低速挡。尽量避免在山路上停车,必要时应选择相对平直、视线好的安全地段。
另外,还有一点可供驾驶者在急于赶路时使用,即入弯减速,出弯加速,可保证车辆安全而快速地在蜿蜒的山路上奔跑。这样驾驶虽然有些费油,但驾驶的乐趣很多,且车速可提高。只是乘坐者恐怕会不太"稳当",前后左右晃动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