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为人民舍生忘死

 

——记“衡阳人民的好儿子”消防英雄宋文博

CCTV.com  2009年11月05日 16:1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2009年6月13日7时50分,原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邵阳支队洞口大队政治教导员宋文博因参加洞口县“6.9”抗洪救灾,疲劳过度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6月14号4时30分壮烈牺牲,年仅37岁。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时间退回到2009年6月8日至9日,邵阳市洞口县境内普降暴雨,河水猛涨,山洪暴发,特别是该县花园镇宝湾、龙头村的灾情尤为惨重,山洪肆虐,房屋倒塌,2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面临着灭顶之灾。9日凌晨2时35分,宋文博临危受命,全然不顾自己几天来头痛得厉害,亲自带领11名官兵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顶着暴雨和浓雾向重灾区急驶而去。由于通往宝湾、龙头、黄金三村的公路被洪水淹没,消防车无法通行。宋文博只好带领官兵绕道跑步奔往宝湾洪峰区。
  在行进中,由于天黑、路滑、雨大,加之后方山路塌方,他不慎摔了好几跤,左腿扭伤,行走困难,但他强忍着剧痛,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以最快的速度,率领突击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灾区。赶到现场后,只见整个村子一片汪洋,洪水仍然在急速上涨,四处传来群众的呼救声,救援形势极为险重,宋文博当即部署展开救援行动。为确保所有被困群众及时脱险,救援队员在岸边坚固处系牢安全绳,趟着齐腰深的洪水,组织对水淹区房屋进行挨家挨户搜寻。宋文博两腿不听使唤,几次昏倒,但他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咬紧牙关连续作战,直到把所有被困群众全部解救出来。
  至8时54分,中队突击队员从洪流中成功救出7名险些被洪水冲走的老人和小孩。由于宋文博指挥有力,处置得当,在他的带领下,13时55分,参战官兵将220名被困群众全部成功疏散转移。在这次抗洪抢险救援中,消防官兵快速出动、英勇顽强,全力以赴营救群众生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他们的英雄壮举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了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山洪退后,由于连续奋战,超负荷工作,宋文博的血压在不断上升,体力明显下降。他强忍着伤病的疼痛,只是到小诊所打了一剂止痛针,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官兵连续两个昼夜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帮助灾民清理污泥、抢救粮食财产、补修房屋,运送干净饮用水,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6月13日早上7时50分,因疲劳过度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的宋文博终于没能在坚持住,昏倒在大队营区。大队官兵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此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6月14日凌晨4时30分,经医院多方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说起宋文博的身世,虽祖籍在山东威海,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衡阳人。宋文博出生在军人世家,爷爷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在60年代南下衡阳,任衡阳军分区副参谋长,父亲宋胜利也曾在青岛当兵,1972年转业回到地方,带着刚刚满月的宋文博来到衡阳扎根。军人世家的氛围伴随着宋文博的成长,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打下了基础。
  10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宋文博父母位于新湘街道办事处华联社区的家。二老至今还住在710军工厂家属楼三楼,这是一座1970年建成的老楼,宋家的面积很小,只有40平米左右,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却被二老布置得朴素整洁。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老年丧子,宋文博的父亲宋胜利老人一谈起已逝的儿子,满面悲伤。他说儿子出去十九年,只回来过了一次除夕。宋胜利说:“我们家情况不一样,我的老父亲也穿了一辈子军装,他对我儿子从小要求比较严格,我老父亲活的时候就让我们少到部队去,怕影响我儿子的前途,我们去的很少,反过来儿子工作忙,抽个时间回来看下我们就走。当了十九年兵,想了好久,就只有一年大年三十回来,十九年中,我跟我爱人包括他奶奶一直是去部队过了一个年,没想到这一年就是最后一个年,就是去年春节。”
  当时正值宋文博女儿十周岁生日,加上老奶奶很久没瞧过曾孙女了,宋胜利就带着老奶奶去邵阳洞口过春节。宋胜利说:“去了本来没准备在那过年,但是去了儿子不干,儿子说当了19年兵跟父母在一块的时间比较短,一般我们是聚少离多,这次去了正好赶上离春节还有一个月,儿子怎么也不让我们走了,就这样我们才能跟儿子、媳妇跟孙女过最后一个年,没想这个年是最后一个年,儿子就这样走了。”
  宋文博在邵阳的家是在消防大队的老家属楼里,也只有40多平米,一家三口加上岳母本来就很拥挤了,父母以及奶奶一来就更显得“人满为患”。于是宋文博小两口把自己的床让给了父母,从楼下借来了一张临时竹板床在狭窄的客厅里搭起来解决问题。宋文博有点愧疚的跟父亲说,我现在有条件了,可以安排你们去宾馆住,但是我身为一名教导员,这样做怕影响不好,只好委屈父母亲挤一下。宋胜利却认为全家人能聚在一块,就算挤点也热闹、高兴。就这样,宋文博白天在单位忙工作,晚上回来就在这临时的竹板床上一直睡到了春节结束。
  “那是我与儿子19年来呆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光。”宋胜利说,虽说是天天见面,但也仅限于早晚,白天由于工作原因,几乎没时间陪他们。他至今还记得,只有一个星期天,宋文博特地抽了半天的时间,开着车带着全家人去看怀化跟洞口之间公路的那个大隧道,也算是在洞口半日游了。
  这之后,宋胜利再看到儿子就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了。当宋胜利二老得知大儿子病危的消息跟二儿子宋继志驱车从衡阳紧急赶到洞口的时候,宋文博已经失去了意识,他再也没办法睁眼看年迈的老父亲一眼,再也没办法跟父母说:抱歉,只能让爸爸妈妈委屈一下跟我们挤在一块睡了……
  宋胜利回忆起见到儿子病危的情景,泪眼婆娑,他说:“到那里儿子可能是上午做了手术,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说什么,我们去为了见儿子一面,儿子第二天早上4点去的,有好多话想跟儿子说。”
  说到儿子的遗憾,宋胜利说:“儿子当兵19年,我家四代同堂,照片你都看了,全家福都没照一张,凑不到一起啊,凑不到一起啊!我小儿子说爸,我们家缺一张全家福,但是没这个机会啊。还有就是宋文博一直想去趟山东,送他爷爷,当年的时候我父亲因肝癌去世,宋文博回来参加追悼会,老人有个想法要叶落归根,我儿子就没时间去,他说部队工作实在是太忙了,结果他没去成。爷爷最疼这个大孙子了,之前也说过要葬回山东老家。最后走的时候儿子跪在爷爷遗像面前,说爷爷对不起,不能送您回老家了,宋文博只有护送他爷爷骨灰盒到衡阳火车站,让他弟弟抱着骨灰盒回山东,他自己哭着回部队了,儿子一直对这事感到很遗憾。”
  关于英雄的名字,母亲李文华告诉记者,这还有一个出处。当他们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其爷爷宋宗禄为孙子取名叫宋继革,第二个孩子出生时,爷爷为他取名叫宋继志,两个名字的意思即“继承革命意志”。后来,宋胜利觉得“继革”听起来像“及格”,就改成了“文博”。但邻居还是亲切地喊这个孩子为“继革”。对于李文华来说,每一次整理儿子的遗物,都能勾起一段回忆,而每一次回忆,都会引起一阵悲伤。
  说起儿子的小时候,李文华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在衡阳军分区,有一个传奇人物,他就是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宋文博的爷爷和葛振林住在同一栋楼。宋文博小时候在爷爷所在的部队营区长大,他经常去找葛振林爷爷,要他讲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而儿时的他性格活泼开朗,嘴甜懂礼貌也自然深得老英雄的喜爱。
  李文华说:“那时在老干所,葛振林在军分区,他跟郭老很多交流,每次都喊我儿子小胖子,从小跟战斗英雄在一起,宋文博说我以后还当兵,以后跟爷爷一样当战斗英雄,葛振林听着大笑跟宋文博爷爷讲:大老宋你看你孙子,以后当兵像你一样,比你还牛,葛振林跟爷爷一起哈哈大笑,很喜欢他,经常在一起玩。”
  宋文博牺牲后,他的骨灰埋葬在衡阳市烈士陵园,衡阳“11?3”大火中英勇牺牲的20位消防官兵中16位烈士的骨灰也安葬在此。宋文博同一排相隔不远处,安葬的是打小看他长大的葛振林。
  小时候的宋文博也深得邻居的喜爱,今年72岁高龄的詹翠云奶奶告诉记者,她是宋文博出生那年从武汉来到衡阳的,宋文博也是她看着他长大的,“这孩子啊,懂礼貌,有爱心!”
  “让我遗憾的是,我现在还欠着他一餐饭呢!”詹翠云说,有一次,宋文博从部队回家看望父母,与其一起长大的詹翠云儿子见他难得回来一次,便执意拉着他出去吃顿饭,为他“接风洗尘”。宋文博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不用这么麻烦了,要吃我就要吃伯伯做的饭菜,特香!”“你要吃什么,无论什么时候想吃,只要你说,伯伯就给你做!”詹翠云回答道。
  曾经的对白,曾经的其乐融融,至今詹翠云还不曾忘却;然而,曾经的承诺到如今却再也实现不了了。这成了她的一桩心事,常常念叨在嘴边,也成了她对宋文博感到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而如今,英雄已逝,丰碑永存。
  2009年 6月16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签署命令,给宋文博同志追记一等功。
  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要大力宣传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至此,一个英雄的故事得以在全国各地传颂。(记者 刘拓)
  本文来源:衡阳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孙冰岩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