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感触英雄,纪录永远“最可爱的人”

 

——中央新闻单位宋文博先进事迹采访活动侧记

CCTV.com  2009年11月05日 15:3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如此不平凡的业绩,让人感动。英雄虽逝,精神永存。作为记者,唯有用键盘和鼠标将他的无私、爱民与忠诚传承下去,才不辱没一个媒体人应有的职责和使命……新华网时政部地方联播频道主编张立红如是写道。

  10月27日至11月1日,由中宣部、公安部组织,17家中央媒体及地方主要媒体组成的新闻报道团奔赴湖南邵阳洞口、衡阳、湘潭等地,沿着“人民的忠诚卫士”、“爱民模范”、公安消防战线杰出代表——邵阳洞口消防大队教导员宋文博的成长、战斗足迹,去感受和体会什么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请用感动去采访”

  10月27日晚,在长沙通程大酒店里召开的“中央新闻单位宋文博先进事迹采访协调会议”显得有些特别——光影交错中,宋文博或奔于里巷,或忙于阡陌,他的笑容是如此的让人感觉亲近,他的真情又是如此的让人感觉暖心。

  一切归于现实,大家心情都很沉痛,会场气氛一时有些凝重。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组记者李欣最先禁不住,哭出了声。她是所有媒体记者中和宋文博走的最近的人,今年的6月14日,刚刚结束对洞口消防抗洪救灾采访工作的她在返回北京的路上得知了宋文博牺牲的噩耗。直到今天,宋文博的音容笑貌和他的工作的情景仍会时常出现在她的眼前。她说,那次采访前,宋文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真英雄,自己并不了解。但通过近距离的接触,通过访问他的家人以及参与他牺牲前的最后一次战斗,她切身感受了到他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高尚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对此,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们无不表示:要用最富有激情的文笔、最感人肺腑的画面、最催人泪下的声音去诠释英雄的平凡、去凝练英雄的伟大。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在洞口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们一次次泪水滂沱。

  29日上午,公安部办公厅发言人办新闻处副处长郭强、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副处长周久经,带领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全体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前往宋文博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洞口县消防大队、洞口县花园镇宝湾村进行集中采访。

  采访团首先看望慰问了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和女儿宋玥,并送上慰问金。宋文博的家其实就是营区里一间不到45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面仅有一些简单的日用家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来访,让原本狭小的房子更加拥挤起来。宋文博的岳母廖俊琼老人在得知媒体的来意后,难忍心头悲痛,不禁失声痛哭。2004年时,宋文博的大舅子去世,孝顺的他担心岳母孤单,专程从衡阳把岳母接来洞口生活,并告诉老人,“妈,您放心,虽然家里生活简单,但只要我有饭吃,您就有饭吃。”说起这些,年过六旬的老人再次嚎啕大哭起来。陪同采访团采访的邵阳市消防大队张奇志小声告诉记者们:“今年春节,是宋教导员在洞口消防大队9年来第一次陪父母过年。”他说春节前,宋文博80多岁的老奶奶在宋文博父母的陪同下,特意从衡阳赶来洞口和孙子、曾孙女过团圆年。但由于住房紧张,宋文博夫妻俩就在狭窄的客厅,搭了个地铺,一睡就是40多天。这番话极大地触动了记者们的职业敏感,他们不由都拥向了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

  自从十年前从衡阳某公司下岗后就搬来洞口照顾丈夫和这个家庭的曾志菊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用卫生纸包好两片降血压的药,交到丈夫手中。可那几天,丈夫实在是太忙了,忙得都见不到人影,更别说亲手把药交给他,放心地看他服下。见到记者正注视客厅里摆放着的宋文博遗像,曾志菊的脸颊不知何时又淌着泪水。她说,宋文博也很爱美,很爱照相,穿着警服拍艺术照,但他在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战斗中从不让记者给他照相,他总是说你们多拍拍其他战士们吧,他们才是最值得你们报道的英雄。

  对宋文博女儿宋玥的采访,记者们一直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会伤到她那颗童稚的心灵。小宋玥喜欢滑冰,也喜欢弹琴,虽然宋文博从未送女儿去练过一次琴,滑过一次冰,但即便时自己疲惫地回到家中,他仍然喜欢听女儿在家用电子琴弹奏《北风吹》,并不时指出其中某处的错误,要女儿重新弹一遍。懂事的小宋玥告诉记者,爸爸出身在军人世家,所以也希望她长大后当一名军人。她说,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爷爷怎么怎么啦”。因为爸爸的爷爷,就是自己的太爷爷,也是一名军人,“太爷爷是爸爸的偶像,而爸爸是我的偶像”。说着说着,这个10岁的坚强的孩子眼里湿润了。只是她不知道,她的爸爸,现在已经是全国人民的偶像。

  在洞口镇宝湾村。村民们正在加紧修建被洪水冲垮的房屋和桥梁。看到采访团的到来,憨实淳朴的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宋文博教导员,没有宋教导员的救命,就没有我老头子的今天……”今年已经77岁的李南平老人激动地回忆起四个多月前发生洪灾的那个晚上。他说,如果不是宋文博教导员带领消防官兵淌着一米多深的水来救自己,自己可能早就被洪水冲走了。说到动情处,李南平老人用颤抖的身影极力模仿着那天宋文博将他从被洪水淹没的平房中背出来时情景,眼眶又一次湿润了,泪水中有感动和自责。感动的是年轻的消防官兵们不顾自身安危来营救自己个老头子。按照李南平的意思,官兵们不值得冒这么大的险;自责的是,宋文博教导员牺牲后,因遭受洪水惊吓又患有老年病,自己没能参加宋文博教导员的追悼会,未能见到恩人的最后一面……

  宝湾村支部书记、村长也都来到村里的活动中心,向记者们讲述着宋文博带伤在抗洪救灾一线连续奋战12个小时,成功救出7名被困群众的故事。虽然洪灾已经过去四个多月,宋文博也已经离开了四个多月,但在宝湾村群众的心里,宋文博却从来就没有走远。

  一张张憨厚朴实的脸,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在淳朴的大爷大娘面前,记者们几次动容,泪为英雄而流,笔为英雄所执。新华社湖南分社政文部主任谭剑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宝湾村采访了,是他的第一次采访将宋文博的感人故事送到了中央领导的耳边,他说:“这是我经历的最艰难的一次采访,怎么选角度压力很大,要表现宋文博对百姓的爱以及百姓对他的爱,就需要通过记者的细致观察和反映。两天的采访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感动。我采访过不少全国典型,但让我感动得如此掉泪的,宋文博是第一个。”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