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王之术,他谨记祖母当年“得众则得国”的教诲,一生都尊奉“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信条,并给自己设计了为政的蓝图:“期于家给人足,百姓乐业而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位61年中,康熙废寝忘食,有奏必签,即使白天围猎习武,晚上仍不辞劳苦,与随行学士“举火读奏章”。他每天早上“未明求衣,辨色视朝”,把御案搬到乾清宫门前办公,辰时准时上朝,御门听政,巡游在外也要在行宫的大蒙古包里按时办公,无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 当康熙终于看到天下太平、国势日盛之时,随即提出了“持盈保泰”的思想,满足于百姓岁足年丰、人民鼓腹讴歌的社会图景。
彼得是一位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改革家,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从19岁开始,彼得开始以下士的身份在军中服役,他亲自驾驶小船攻击敌军战舰,在战斗中为迫击炮装填弹药,他甚至到一个钢铁厂像普通工人那样劳动。为了排除干扰和反对,他动辄抡起棍棒殴打,强迫大臣执行命令,他的惩罚措施从小额罚款到没收全部财产,从折磨肉体、流放做苦役直到处死,应有尽有。他的改革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甚至连他的儿子阿列克谢也无法承受,积聚力量反对他的改革。在太子死去的第二天,一位欧洲外交官惊奇地发现,彼得照常出席了一系列国务活动,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