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孩子们为什么爱吃“德育零食”

 

CCTV.com  2008年05月08日 20:58  来源:新华网  

   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小学中,“早餐”是师生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这个“早餐”可不是牛奶和早点,而是一道由学生自己烹制的自助式“道德早餐”。

    “道德早餐”活动是利用每天第一节课前10分钟时间,由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采取演讲、辩论、文艺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完成的一次特殊的道德教育。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方法,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老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欢迎,在吉林市各中小学迅速得到普及。

    如果把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德育课比做“正餐”的话。“道德早餐”无疑是德育课外的一道零食。而这样的零食却得到了学生的偏爱。“道德早餐”在为德育教育探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的同时,也让人们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进行反观和思考。

    一次“道德早餐”课见闻

    在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5年3班,一堂“道德早餐”课正在进行。

    “今天我们道德早餐的话题是‘成功需要什么来支撑?’,下面先请王小可同学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主持人用稚嫩的话音开始了道德早餐活动。

    随后,王小可走上台前,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了一个残疾人身残志坚、用顽强的毅力考上大学的故事。

    故事讲完后,小主持人又请大家谈谈听完这个故事的感受。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发言……

    “下面,就‘成功需要什么来支撑’这一话题,请大家谈谈你们自己的观点。”

    “我来说,成功需要毅力……”“我来说,成功需要信心……”

    听完孩子的发言,小主持人就这一话题进行一段简短的总结。随后是一个小品节目, 6个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不怕失败的诺贝尔》的小品。

    在与大家一起回顾了一些关于成功的名言警句后,小主持人宣布今天的“道德早餐”课结束。

    “道德早餐”德育教育“吃”出新花样

    吉林市的“道德早餐”活动是于2005年3月1日在全市中小学推广的。早在1995年,吉林市下属的磐石市的一些学校探索搞起了“文化早餐”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利用早晨课前10分钟,以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走上讲台讲故事、谈体会,就某一件事谈观点、看法。吉林市昌邑区的一些学校,也在2001年左右,利用课前的10分钟时间,探索搞起了“晨会话题”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渐渐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一些学校纷纷学习它们的经验,利用课前十分钟搞起了形式相近又各具特色的活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吉林市文明办决定在全市推广这一活动,并将活动统一命名为“道德早餐”。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各个学校结合市里的统一要求,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道德早餐”活动。一些学校突出传统美德教育,以《论语》等为主要学习内容;有的学校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组织学生每天早上临摹书法,教育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道德早餐”课甚至在聋哑学校也全面推广,聋哑学生用打手语的特殊方式进行着“道德早餐”课。

    吉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安丰广认为:“过去我们搞德育教育,孩子多是被动接受,现在的‘道德早餐’活动孩子则成了主角,由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组织,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这样使孩子从内心去接受德育教育。同时,‘道德早餐’也是一个微观的班会,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除了经受道德教育外,自身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一些文艺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吉林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张紫倩向记者介绍说,“道德早餐”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孩子们对它非常欢迎。刚开始时,还有人认为活动是在走形式,现在看活动越开展实际效果越好,活动开展得也越来越积极。过去上道德教育课,好多孩子心不在焉,根本听不进去。现在孩子们都盼着上“道德早餐”课。

    在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参加了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道德早餐’活动,对我触动很大,我身上不自觉地就有很多浪费行为,今后要像小毛同学那样,把本子两面使。”该校六年四班侯预森父母调到上海工作,但因舍不得“道德早餐”这种形式对孩子的作用,特意将孩子留在吉林市的亲属家继续上学。    

    德育“零食”喧宾夺主的启示

    一些教育界人士也指出, “道德早餐” 尽管只是传统德育教育的有益补充,但却受到了学生的偏好,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这一现象给传统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启示。德育教育就应该走出“大而空”,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入手,从学生们的生活情景入手。

    吉林市第五中学副校长王昕辉认为,“道德早餐”受到学生的欢迎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破除了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方式,注重营造道德熏陶氛围。道德早餐课多用发生在身边的道德故事来入题,体现及时性,对于身边的事及时阐发学生自己的情感,进行评论,引发思考,使孩子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受着道德熏陶。“我们学校有一个小学生捡到100元现金,送到了老师那里。班里的学生就以这个事例,开了一个早餐会。”王昕辉说:“自从实行‘道德早餐’后,这种事情明显比以前多。关键是大家互相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形成了氛围,并把做好事变成了自觉行动。”

    吉化一中德育校长陈光亚对我国现行的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反思,他认为现行的德育教育事实上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道德教育形式僵化缺少活力,上思想品德课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多是老师照本宣科地进行说教式的灌输,师生间、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另外,受应试教育影响,德育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内容老旧滞后且离当代学生的生活甚远,学校没有针对学生成长环境和年龄等特点的素材,因此难免成为“自话自说”的教育,成为无时效性、无贴近性、无针对性的“三无”式教育。这种思想道德教育只能流于形式,成为智育教育的附庸。

    陈光亚说,不论进行什么样的德育教育形式创新,时效性、贴近性和参与性都是德育教育深入学生内心的三大法宝。

    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德育校长姜淼认为,“道德早餐”的成功对传统德育教育方式提出了启示,德育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也并不是一做起来就干巴巴地让学生不爱听。 “道德早餐”课既是对系统的德育课的一种补充,同时,其中的一些做法也可以为正规德育课所借鉴,使道德教育这道“正餐”同样变得有滋有味。(刘毅非、褚晓亮)

相关新闻:

    吉林市:未成年人有一道“道德早餐”

    新华网长春9月20日电(记者 刘毅非 褚晓亮)“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成功需要什么来支撑?下面先请王小可同学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4年3班,孩子们正在开展一项叫“道德早餐”的活动。

    “道德早餐”活动是利用每天早自习前的10分钟,由学生轮流组织,大家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和体会,通过说道德故事、演讲、讨论、知识问答等形式,对一些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进行探讨和评论。这一活动最初由吉林市个别学校率先发起,自2005年年初,在全市进行实施推广,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详细内容>>>】

    春风化雨 雏鹰展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回眸

    窗明几净的房间里,摆放着2700多个各式模型,来访者可以任意选择,在房间的沙盘上摆出自己设计的情景。心理咨询师则根据摆放的造型,分析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

    这个沙盘游戏辅导室,是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八个心理辅导室中的一个。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判断力、自制力还不强;重感性 、好想象,但缺乏理性分析;敏感而率真,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就是新时期的未成年人。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他们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国颁发执行。3年多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大力关心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有效促进了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详细内容>>>】

    让孩子心灵沐浴阳光:长春未成年人心理教育纪实

    校园心理剧、涂鸦墙、朋辈咨询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长春市500余所中小学广泛开展。1000多名一线教师联合攻关,为孩子们进行心理减压,问题孩子越来越少了。

    为孩子们的心理减压

    “如果因为我而耽误妈妈的幸福,那我多对不起她!”

    “爸爸每天回来,我怎么就没想过为他捶捶后背揉揉肩呢?”

    这是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校园心理剧《你也能当擎天柱》里的一幕。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家长发生了冲突,一次换位思考的机会让他们终于理解了父母。

    从2006年起,长春市第十七中学、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长春市二实验中学等多所学校师生,把同学们经历的心理冲突编写成剧本进行演出。长春市第十七中学高三学生张瑶是该校心理剧《你也能当擎天柱》的演员之一。她说:“台词都是同学们根据生活实际情况调整的,大家在排演中就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家长的心情。”

    长春市二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康成说:“校园心理剧,对家长也有影响。家长能通过心理剧看到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界。” 【详细内容>>>】

责编:刘园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