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当他还是个7岁的孩子时,他认识了比他大两岁的残疾同学,因为同情和天生的善良,他成了残疾同学的腿,将他背起来,一起走过8年成长的时光。一份令人落泪的友谊和责任,让我们见证了永恒的希望和阳光。
事迹回放:
在青县曹寺中学校园里,有这样的一道风景:一个同学背着另一个下肢残疾的同学,形影不离,他们已经走过了 8年的时光。略显稚气的同学叫吕希庆,今年15岁,他背上的同学叫刘晓,今年17岁。
8年前,来自前吕召村7岁的吕希庆和后吕召村9岁的刘晓成为小学一年级同学。一入学,残疾的刘晓就引起了吕希庆的深深同情:因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刘晓双下肢残疾(当时他的腿还能艰难地挪动,几年后病情越来越重,渐渐失去行走能力了),下课了,同学们都小鸟一样到校园里撒欢,而他却只能孤单地呆坐在教室里。天性善良的吕希庆就主动凑过来陪刘晓说话,两个原本陌生的孩子很快就熟起来了,刘晓要挪动着上厕所,吕希庆说,“我扶着你去。”
刘晓第一次有了开心的微笑。刘晓每天上学、放学都要靠妈妈接送。一天,学校提前下课,而刘晓妈妈还没来,天又下起了雨。看刘晓焦急的样子,吕希庆说,“要不我背你回家吧。”
因为要绕过一道沟,到刘晓家有几里路,吕希庆背着比他大两岁、重许多的刘晓艰难地在雨中的泥泞的土路上行走,把刘晓送回家……因为劳累,出了一身汗,又遭了雨淋,吕希庆患了重感冒,发高烧,怕父母担心,他什么也没说。
后来,刘晓的腿的病情加重,连慢慢挪动也不能了,吕希庆成了刘晓的“腿”,刘晓想去哪里,吕希庆就背他到哪里。他对刘晓的妈妈说,“阿姨你放心吧,学校里我来帮助他。”
刘晓比吕希庆大两岁,也比吕希庆高大、沉重。开始,单薄的吕希庆背起刘晓很费劲,摔跤是常有的事。但吕希庆为了保护刘晓,常常不顾自己,胳膊、腿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回家总跟大人说不小心磕的。
每天早上,吕希庆早早来到学校等刘晓,刘晓的妈妈把儿子送到学校,吕希庆就接过来,背着刘晓去上课。从小学到初中,他们两个一直是同桌,每次升了级他们也会要求坐在一起。吕希庆每天要帮刘晓做好多事:交作业、打水、爬楼梯上二楼多媒体教室,下课的时候,背他上厕所,或者背着他到校园里与同学们一起活动。
吕希庆的心很细,每一个细节他都想着刘晓。一次期中考试,要到二楼去考,吕希庆背着刘晓爬楼梯,走到半路已经很累了,但他咬牙坚持,努力控制着呼吸平稳。到了楼上的教室,把刘晓放下,他转身出教室,“呼哧、呼哧”大口地喘气。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其实他是怕刘晓看到他喘不上气来心里不安,影响了考试。
中午吃饭的时候,吕希庆飞快地打回两个人的饭,让刘晓先吃,自己飞快地去打热水,常常打水回来饭都凉了。同学们说,吕希庆打饭比谁都快,手拿饭盒,来回飞奔,他是怕饿着刘晓。一次他跑着回来,与别人撞了个满怀,饭都洒了,回去重打,但饭快没了,打回的饭仅够一个人吃的,他推说一点也不饿、不想吃饭,都让刘晓吃了,自己饿了半天肚子。
有一段时间,刘晓因为生病,有时一节课要去三次厕所,一天要去十几次,吕希庆就背着他一次次来回。多年来,两人已非常默契,不用说话,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眼神,吕希庆就知道刘晓需要什么帮助,马上放下书本帮他去办。
就这样,吕希庆背了刘晓8年。开始家里并不知情,后来父母知道了,都心疼得落泪,但还是支持他做好事,家里条件不好,吕希庆还有一个姐姐,姐姐上高中后,知道考上了大学费用家里也掏不起,就选择了辍学,去打工。她的理由是,“要保证弟弟能继续念书,因为他要一直帮助刘晓。”
人物现在时:继续着友谊和快乐
吕希庆和刘哓已经升上了初三,还是同桌,以后考同一所高中、上同一所大学、然后到一个单位工作,永远在一起是他们不变的约定。吕希庆说,要一直背着刘晓,当他的“腿”。而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的刘晓自信地说,要带着吕希庆一起上大学。
吕希庆说,其实刘晓一直也在帮助着我,他刻苦、勤奋、聪明,我很佩服他。
刘晓用帮助吕希庆学习的方式来回报他。现在,吕希庆的学习成绩也稳定在班里前十名以内。
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非常快乐,因为吕希庆的帮助,刘晓没有因为残疾而自卑、自闭,他非常阳光,读了很多书,下了课同学们都爱过来听他说话。吕希庆除了帮助刘晓,还经常帮助别的同学,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总抢着干。老师和同学们评价,这个孩子特别仁义。因为他做事负责,到了初三,还担任了班里的安全委员。
两个人家境都不好,都是母亲种地,父亲农闲时到建筑工地做小工。本报的对他们的报道刊出后,无锡一位姓邵的热心人两次给吕希庆寄来了600元钱。石家庄一位姓张的爷爷专门到青县看他们,给他们带了书籍文具,每人给了他们300元钱,老爷爷走后,吕希庆把老爷爷给自己的300元转给了刘晓。他觉得,这样自己才心安,在他眼里,所有的阳光都要与刘晓分享。
责编:张兰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