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不是张艺谋吗! ”《三枪拍案惊奇》主创张艺谋、小沈阳、孙红雷、闫妮、倪大红、毛毛、程野前日终于来到沈城。从剧组主创下飞机开始一直到晚间11时完成《明星转起来》节目录制,本报记者全程跟随张艺谋一行,独家记录了“谋影行动·沈阳行”。
前天20时,本报记者在辽宁电视台对张艺谋导演进行了独家采访。因为张艺谋有单独休息室,而有好多影迷都等在门前要跟张艺谋合影,因怕现场失控,保安护卫着张艺谋。但是在休息室门口,当张艺谋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一直在等待合影的时候,他马上拉着老大娘与他合影。在采访前,本报记者特意将之前本报有关张艺谋以及《三枪》的报道搜集齐全并送到张艺谋手中。只见张艺谋把信封打开,仔细阅读了每一篇报道。之后张艺谋导演对本报记者说:“我非常感谢你以及你们报社对我和《三枪》的关注,谢谢了。 ”因为当时只有本报记者一人进入到张艺谋休息室,所以只能委托本山团队的一个小伙子拍摄合影,拍了一张之后,没想到细心的张艺谋导演居然观察到照相机的闪光灯没闪,他指着照相机说:“刚才那张闪光灯没闪,应该是没拍好,再来一张吧。 ”
独家专访——谋·回应
辽宁日报:电影放映以来,您一定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评价,影片改编自科恩兄弟的《血迷宫》,但很多看过《血迷宫》的观众说惊奇不够,缺少悬念,您如何面对这种说法?
张艺谋:比原来的故事还多杀一个人呢。我们现在这样的架构,使原来的故事更圆润了,美国发行方就觉得现在的故事比原来更合理。我们用了《血迷宫》的主要情节,在最后,闫妮用剪刀刺向孙红雷,这个剪刀,就是用它的细节,我这是在向它致敬,因为科恩兄弟也是我的偶像。我把《血迷宫》里稍微开放的环境浓缩到一个深山荒野的面馆中,让它有种寓言感。就像《三枪》中的老板娘,睡了一觉后,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三天的设计,人物像走马灯一样,可以说这里面的人都是在犯错,我觉得是很好玩的命题。
不要想在电影里看出张艺谋
辽宁日报:宣传的几站城市中,您通常都会遇到媒体一些尖锐的问题,您会如何看待?
张艺谋:媒体的问题我常常觉得是偏颇的,所以我不愿意去回答,我强调的是平常心。刚才在媒体发布会上我也说了,不要想着你是记者,要想着你是一个普通观众;不要想在电影里看出张艺谋,要想这是一个很搞笑的闹剧。我这个人的想法,和媒体常常相反,所以我不太在乎媒体给我的评价,我在乎的是老百姓说的,不是说老百姓觉得我张艺谋行不行,而是老百姓去没去看我的影片。看票房数字,我觉得还行。
辽宁日报:您把《三枪》定义为闹剧?
张艺谋:说是闹剧也未尝不可。其实在奥运会之后,我一直想做一个不一样的风格,想来想去,似乎惟一没有尝试过的就是闹剧。和你透露个小秘密,在刚刚把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剧本买到手的时候,我还真没想要拍成喜剧,我是奔着悬疑的角度去的,所以找了孙红雷,我觉得他身上有些惊心动魄的东西。但是后来我的制片人(张伟平)来找我,说能不能试试拿这个故事和小沈阳合作,这是个非常独特的想法,我发现完全可以尝试这种模式,为什么不呢?两位话题演员的组合。而且我挺喜欢小沈阳的,春晚看他的表演笑得不行——所以后来我给本山打了个电话,一拍即合,这个故事才变成喜剧的。
早已习惯负面评价
辽宁日报:您根本不在乎那些负面评价?
张艺谋:我,我的制片人,还有他们,我们都容易遭偏见。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说好听点儿,可能是因为太受关注了吧,其实我已经很习惯负面评价了。我觉得特别好笑的是,在我拍文艺片的时候,你们说我拍的片子中国人看不好,都是拍给外国人看的,这样是不对的。后来我拍商业片,《英雄》什么的,你们又说张艺谋这个人已经掉钱眼里了,只会拍商业片。这真没办法,我只能说我这个人挺贪心的,商业、文艺、喜剧、悬疑,我什么都要拍,而且每回都不一样。就像《三枪》宣传结束后,我就会去拍一个爱情片,叫《山楂树之恋》,也是你们说的文艺片,等着看你们说啥。等这个片子拍完,我就去拍《金陵十三钗》,这是个商业片,我再等着看你们说啥,想想这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辽宁日报:小沈阳从娘娘腔到敢于担当,这个人物刚刚转变却突然被乱箭射死是不是太快了?
张艺谋:我希望这个电影有年轻人的节奏,电影是为贺岁拍的,大约90分钟,两小时以上的电影不适合贺岁档。前三四十分钟都搞笑,后面是快速推进,该说的后面都说了。我突出一而再,再而三的误会,想说的是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和荒诞。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