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大寨:从战天斗地的榜样到市场经济的楷模

 

CCTV.com  2009年09月16日 09:3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2009年7月18日,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右一)带领大寨村村委会成员查看大寨退耕还林执行情况。近年来大寨将坡地退耕还林,提出以林养土、以林蓄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思路。

  (经典中国·辉煌60年)大寨:从战天斗地的榜样到市场经济的楷模

    新华网太原9月15日电(记者 高风)太行山中,有一个村庄伴随新中国成长的脚步,历经风雨坎坷,一路走到现在。它就是名播中外的大寨村。

    “看看我们不久前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牌匾。”秋日的午后,曾经肩扛箩筐手把镢头造田治河的“铁姑娘”、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衣着休闲,坐在她宽大的办公室里对记者侃侃而谈。

    今年,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寨核桃露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寨”——一个村名,如今不仅有22种商品的商标,还成为了企业向往的“中国驰名商标”。

    大寨其实并不大,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花上半天工夫便可走遍全村;大寨人也不多,总共520多口人,本来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将“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高产稳产的“海绵田”,成为当时人与恶劣自然条件抗争的典范,一场“农业学大寨”的运动随后席卷全国,海内外约有1000万人来这里参观。

    “文革”结束后,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红色样板”陷入低谷长达10年之久。“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对极‘左’路线的反思,经历了迷惘和失落,大寨人又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大潮中,与时俱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郭凤莲说。

    如今,站在大寨的“地标”虎头山上,遥望当年的八百亩“海绵田”,已有多一半退耕还林;蓝天、绿树环抱着已成为风景的一片片梯田,令观者心旷神怡;山下,数十栋粉色二层小楼比邻而立,大寨的100多户村民住那里。虎头山下早已不见崎岖不平的山路,一条柏油路从大寨村口延伸到了虎头山顶。

    对于大多数大寨人来说,大寨的转身起于1991年,那一年郭凤莲重返大寨,被任命为大寨第八任村支书。“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寨的发展路子究竟该怎么走,是建设一个政治化的大寨,还是建设市场化的大寨?”郭凤莲和大寨人冷静思考后认为,大寨不应当只是政治典型,还应该成为市场化的典型。大寨不应被甩到历史的后面。

    从1992年以来,郭凤莲发动全村老少积极兴办企业,走上经济强村之路。大寨先后建起了制衣公司、水泥公司、煤炭运输、酒业公司、饮品公司、贸易公司。十多年来,“大寨”依托名地、名人优势,从外地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于1992年组建起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郭凤莲任总公司总经理。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