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广播体操——半个世纪的全民健身记忆

 

CCTV.com  2008年07月15日 10:3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北京日报  

    繁华后的落寞

    “文革”结束后,广播体操再一次迎来热潮。

    1979年前后,法国、埃及、伊朗三个国家的代表团专门来中国考察工人做广播体操的情况,他们在上海玉石雕刻厂看到70多岁的老艺人坚持做了20多年的广播体操,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步调一致地做广播体操,他们被感动了,称广播体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体育。”

    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它是在分析、综合前面5套广播体操的基础之上,以身体全面发展、中等运动量、适当提高动作难度等原则编制的,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现任北京体操队领队张仲霖为第六套广播体操录制了口令。

    当时的录音技术还不很发达,一套操8节要求一气呵成,还得抑扬顿挫松弛有度。喊完一套口令,比做一套操还要累得多。

    第六套广播体操创编人员刘西玉记得,开始大家以为懂音乐的人比较适合喊口令,结果发现他们喊出来的口令像数数一样,完全不能带动做操人的情绪。

    找来找去,就找到了当时北京体操队队员张仲霖。小张平时爱给体育比赛做解说,声音比较洪亮,还很有激情,大家就让他试一试。

    “我一听到音乐,就有一种很振奋的感觉,就像是一声口号,千军万马都在面前随之而动,给人一种感染和震撼的效果,让你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张仲霖回忆说,录制口令必须一次完成,中间只要有停顿和差错就要重来。“喊口令比做操还累。每次录口令我都全力以赴、声嘶力竭地坚持,幸好当时比较年轻,有这样的体力。”

    这一时期,广播体操工作的严肃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那个时候评比得特别认真,老师们都很重视,单位也很重视。”当时的中学老师谢东回忆说,80年代初期,各级单位经常组织广播体操评比,班主任们为了比赛成绩暗中较劲,体育老师甚至把黑板扛到操场上,在黑板上把一个个分解动作画出来,为学生们纠正动作。

    1990年5月8日,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

    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第七套的动作难度较大。因为在10节的运动中,有8节采用了八拍一循环的动作结构,动作数量多,而且上肢运动多,下肢运动少,音乐也不太理想,不便于学习和掌握。

    记者翻开第七套广播体操的图解,试着做了一下第九节的跳跃运动。同样是跳跃运动,以前的动作设计都是顶多是跳起来后在头上击掌一次,而在第七套广播体操中,竟然头上、体后、体前各击掌一次。记者又原地比划了一下,发现做起来真够忙活的,尤其是边跳边在身后击掌,真是考验了一个人的动作协调性。

    第七套广播体操为何删简就繁?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密不可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的迪斯科、健美操,传统的太极拳、气功、武术都蓬蓬勃勃地开展,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可选择性日益丰富。到了80年代中期,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广播电台悄悄地停播了广播体操节目。

    正是为了拯救式微的广播体操,国家体委便决定编一套“难、新、美、全”的新操。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第七套广播体操出炉了。

9/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