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樾出生于1977年,父母是下乡的天津知青,带着他的两个妹妹生活在内蒙古,而他从出生后不久就在天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时,他才刚22岁。
借读,留下心灵创伤
童年留给赵樾印象最深的,一是家里比较穷,二是直到1990年他才有了天津户口,而此前,在学校他一直是个借读生。那时,一个正式学生每学期学杂费是15元,他则要交40元。一些同学以此拿他当外地人,疏远他,歧视他。有时他负气与同学发生冲突,经常会有三五个同学围着一起打他,却没有人上来帮他。有一次,一批日本神户市的小学生来访,安排与赵樾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友好联谊,指定赵樾这个班的同学参加,中午还要共进午餐。得知这个消息,同学们都很兴奋很期待。赵樾和大家一样,也想看看日本小朋友长的什么样,说话快不快。可是,联谊临近时,班主任却把赵樾和另外四个同学剔了出去,不许他们参加这一活动。那几个人都是学习不好,爱调皮捣蛋,会给老师惹麻烦的。赵樾被划在这些人当中,觉得非常丢脸。他觉得就因为自己是借读生,才这样不受老师待见。当时家里已经知道他要参加这一活动,赵樾觉得没办法和爷爷奶奶说。所以第二天还是早早出了门,告诉家里人自己去参加活动,然后一个人在海河边转了一天,中午饭也没吃。回家后爷爷奶奶问起来,他也不敢说得太多,怕露馅儿。当时他又累又饿,还要强装高兴,那个难受劲儿可想而知。大概从那时起,他变得心事重重,不愿将心里话儿对别人说。后来,不管是上中学,还是上技校他都不太愿意跟人交往,即使后来有了户口,还是总怕被别人瞧不起。学校组织的郊游、看电影等活动,一般他也都不参加。
其实,他很优秀
当然,学习期间,也有让赵樾自负的地方,从小学时起,他的音乐、美术、体育都显示出一定特长。小学二年级赵樾还在学校举办的歌咏比赛中得了一个二等奖,他唱的是《木鱼石的传说》。1989年参加“歌声与微笑”大合唱演出,歌手是从全市各少年宫选拔出来的,其中就有赵樾。当时,经学校音乐老师推荐,他在少年宫学了一段时间的声乐。那次演出,电视台进行了转播。当时家里人和邻居们凑在一起看这个“小明星”——虽然是众多歌手中的一个,但大家觉得赵樾是其中最出色的。他也很爱画画,美术老师推荐他去市美术教研室举办的国画班学习国画。因为小,对国画的体悟还很少,但是基本的花鸟技法都掌握了,他尤其喜欢画马。有一次赵樾回内蒙古看望父母,到姨妈家做客时,他画了一幅马的长卷送给姨父。赵樾喜欢马,认为马有韧劲能吃苦,不怕寂寞,就像他自己。
体育方面他曾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2公里长跑比赛,在5000人当中,拿了前100名。这些,让他在同学当中有了自信和自负的资本。
从小就帮奶奶干活
由于不愿意与同学们交往,放假的时候,赵樾就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时家门口有一个早市,一位邻居每天在那里卖花,赚的钱还不少。赵樾就跟人家学,头一天晚上到城郊的西姜井花卉市场购进盆栽的花,第二天早晨拿到家门口的市场上去卖。有时一天可以挣100多元。
当时奶奶没有工作,每天在家里糊旅游箱,辛辛苦苦挣几个钱贴补家用。奶奶原来在街道的工厂就做这个,上了年纪之后,人家不让她去了,奶奶就从外面领来活儿自己在家里干。那胶的味道很难闻,怕家里人闻到,奶奶就在封闭的阳台上做,不管多冷的天儿,也要开着阳台的窗。从早晨开始,天黑了才停下来。这些,年幼的赵樾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觉得奶奶是为了他才这样做的。
每次赵樾卖花挣钱给奶奶,奶奶都很高兴,并买他爱吃的海鲜给他吃。能够挣钱给奶奶,赵樾很是自豪。但是,他在家里其实也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几乎从来没有好好地跟别人说过话。他知道,自己给家里造成的负担太重,生怕让奶奶再为自己多操一份心。除了借读要多交钱,他到市教研室学画画每月还要交25元。学画的工具材料费也是一大笔负担。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