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东飞 湖南媒体人
北京奥运留下的,绝不仅仅是奖牌数的辉煌,而且还示范了一个预防腐败的体系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8月22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在北京宣布解散。根据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北京奥组委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同时在财务收支和场馆建设上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奥运的遗产不仅仅局限于场馆、奖牌、设施设备等硬件,它还可以表现为精神、规范、机制等软性的东西。随着北京奥组委的功成身退,一份沉甸甸的审计报告宣布了“廉洁奥运”的目标已经达成。或许在最近几年之内,中国将不再举办奥运会,但是像奥运会这样规模巨大的政府投资项目,中国不仅过去有、现在有,而且将来还会不断出现。“廉洁奥运”无疑树立了反贪腐的奥运标准,这也将是今后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合辙而行、镜鉴自醒的标本。
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公共两个字,不仅它们用途大多服务于社会公众,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其实质也就是公共资金。如何实现公共投资的纯洁和有效,应该说各个对策林林总总,而“廉洁奥运”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首要的问题在于监督与权力同行。2006年11月出版的《瞭望》周刊曾报道,“透明国际”负责建筑和工程的项目主管尼尔斯坦斯伯里评价说,北京奥委会监督委员会推出的防范腐败的程序令他印象深刻。奥监委是独立于奥组委的监察机构,历届国际奥运会都没有类似的专门监督机构,很多国际人士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先进。
事实上,对于奥组委和奥运工程的监督不仅仅来自奥监委,事关决策权力和资金使用权力的监督是全方位的。其中,一个重要力量是审计。审计介入奥运从2005年开始,一改往日事后监督的模式,对北京奥组委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每年审计两次。这种全程监督的模式,在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4万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运用。
事实证明,酷刑主义在防止政府投资项目腐败方面并不是保治百病的良药。某些地方连续数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的案例表明,只要有机制上的漏洞,就免不了有人敢于以身试法。全程全方位的监督,旨在营造使人不能伸手和伸手即被捉的约束机制,于防贪腐而言,其意义不亚于严厉的惩处。
政府投资项目往往被视为一级政府的形象和脸面,如果这种荣誉感和羞耻心用在质量精益求精、账目明明白白等方面,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果这种感觉被扭曲理解为形象工程必须被护着捂着,以防负面评价给政府抹黑,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我们留意审计报告,不难发现审计署对奥组委和场馆建设的审计评价表述为“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而且,在报告内容中专章列出了奥组委财务收支和场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项目计划性不强、预算标准偏高、信息系统设备使用效益不高、物资采购备用比例较高等。但是,恰恰因为审计监督不留情面地及时纠正了毫厘之失,所以才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千里之谬。
中国奥组委在北京赢得奥运举办权之处就曾声明,中国希望北京奥运留下的遗产是建立了一个预防腐败的体系,并力争在举办奥运会期间,甚至在开完奥运会十年后也没有发生重大腐败。如今,“廉洁奥运”的目标已经达成,同时一套反贪腐的机制启示业已形成。中国未来大量的政府投资项目若能从中汲取经验,则廉洁必能成为值得期许的公共项目的特质和指标。
相关链接:
责编:肖金平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