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就找亲戚
寻房子作担保
“这样的父亲太让人感动了!我真的想帮帮他,为他救儿子出点力……”昨日,家住渝中区的读者廖先生特地委托在成都的本报记者向孙林捐款1000元。此前,家住江北的张女士也特地送了捐款到本报,委托记者转交。
为了转交捐款,昨上午8时开始,记者就不停拨打孙林电话,但始终处于占线状态,直到近10点才拨通。
前天和受害者家属调解时,伤者代玉秀丈夫韩常进同意孙林先欠着11.7万元没筹齐的款,但要找一套房产作担保。昨晨6点,孙林就起床。儿子的房子已经查封,自己的房子又已经抵押,他不断在脑子里搜索还有哪里的房子可作担保。
为此,孙林一大早就跟有房子的各个亲戚通电话。但一听说如果两个月内筹不齐款房子就可能被收走,便没人吱声了——谁愿意冒这么大风险,孙林说他能理解亲戚们的难处。
但为救儿子,他只能厚着脸皮四处求援。昨上午8时起,他连续去找了成都的3家亲戚,希望能找到一套用作担保的房产。直到11点,3小时的奔波才有了眉目。
重庆读者捐款
老人含泪鞠躬
11时左右,记者在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工商银行门口见到了孙林。他依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衬衣,躲在玻璃门内的他努力蜷着身体,生怕别人看到似的。
几位行人路过,“快看,电视上那个人!”“孙林啊!他就是撞死人的司机的爸爸!”这样的议论传来,孙林脸上一震,将头埋得更低,身子转过去,把脸朝着墙。
记者把2000元捐款交给孙林时,孙林深深地鞠了一躬。良久,抬起头时,记者发现他眼睛变红了:“这么多人帮助我们关心我们,我没脸面对他们……”
成都的太阳很毒,气温很高,在外面跑了三个多小时的孙林,半天连口水都没喝。下午1点半要到高新区法院办理孙伟铭房子执行案的手续,3点又要赶到锦江区法院参加第二次调解。孙林说,他已经没时间回亲戚家吃饭——为省钱,他很少在外面吃饭,实在饿了就买个馒头或廉价面包。有时候,孙林会回到儿子那套尚未完全处理的房子自己煮饭,一般只有稀饭加青菜。
记者请孙林进附近一家茶楼吃饭。点菜时,看着满菜单“红烧牛肉饭”、“红烧排骨饭”,他一再问服务员:“有没有素饭?这个荤的太贵了……”
写信鼓励儿子
千万不要垮掉
吃饭间隙,一家成都的公司托人送来捐款2600元。一起递来的还有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相信你儿子由于过失造成如此大错,切肤之痛他人能谅解,然则先生爱子之情救子之意我深为感动,今奉上薄资略表寸心,望笑纳。生活仍将继续,逝者也将过去,恳请孙林二老保重身体为上。”
看完信,孙林捧着脸又一次红了眼圈:“伟铭啊伟铭,你犯下的错让这么多人为你买单。如果他还有机会,一定要让他用自己的毕生回报大家……”说到这里,孙林已经泣不成声。
儿子一审被判死刑后,孙林很怕高墙内的孙伟铭垮了,赶紧写了两封信寄到看守所:“你造下了孽,就必须承担后果。但千万不要垮掉,要知道,爸爸一定会救你的……”让孙林略感欣慰的是,孙伟铭在回信中除了让他们保重身体,同时答应他“我不会垮,一定会坚持到底”。
过马路拉记者
担心闯了红灯
下午1点半,记者陪同孙林一起赶到成都市高新区法院。因孙伟铭购买的房子按揭没付完,银行向法院申请了执行。考虑到孙家的困难情况,法院同意减免2300元执行费,“希望减免费用用于赔偿死、伤者家属”,必须孙林前来办理手续。
没啥文化的孙林,委托本报记者帮忙写了申请书。出门时,太阳正毒,孙林坚持坐公交车。刚上公交车几分钟,拉着吊环站在过道的孙林竟然闭着眼睛睡着了。下午2点45分,从公交车下来,前往锦江区法院的路上,孙林一直不停打着呵欠。路过净居寺路口红绿灯时,刚好亮起红灯,孙林猛地拉了记者一把,防止记者再往前走。他说,自从儿子出事,他就特别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他想告诫所有驾驶员:不要醉酒驾车,别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开玩笑!
孙林说,跟受害人家属协商结束后,他将再回重庆继续无穷无尽的筹款工作——欠下的11.7万至今没着落,自己唯一的住房以25万元低价抵押给熟人,协议5年内还清,这个天文数字般的欠款,都得由这个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老人去解决,“实在还不了,到时只有把房子拿给人家,上哪去住?到时候再说吧……”
本版稿件由特派记者 张一叶 冉文 摄影报道
责编:李二庆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