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日志中国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曹操墓究竟在何处 传说神乎其神(图)

 

CCTV.com  2009年12月27日 13:2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闻午报  

《来龙去脉———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讲述了中国古代皇陵的奢华和兴衰。

  关于曹操陵墓,在历史上有太多的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的真相,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曹操在生前并没有称帝,在死后被其子孙追封为魏武帝。从这一角度来讲,他的陵墓不能称为皇陵,但曹操的一生所为是中国历史上许多皇帝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我们完全有理由把曹操墓也当做是一座皇陵。

  “七十二疑冢”的传说神乎其神

  这是一个在《聊斋志异》中叫作“曹操冢”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在邺城外有一条河,河水十分湍急,靠近岸边的地方尤其深邃幽暗。盛夏时有人到河里洗澡消暑,忽然从水里传来敲击刀斧的声音,下水的人就断为两截浮上水面;后来又有一人也下河洗澡,结果和第一个人一样遭到腰斩。这种现象在百姓中流传,引起百姓惊恐奇怪。当地的地方官听说了这事,就派多人到上流截断河流,让水流枯竭。于是人们发现岩崖之下有个幽深的洞穴,洞中安置了一个转轮,轮上安装着锋刃如霜的利刃。人们拆除了转轮进入洞穴,发现洞中有一座小石碑,上面的字体是汉朝的篆书。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得知原来这就是曹操的墓穴。于是人们打开曹操的棺材,抛散曹操的骨骸,把给他陪葬的金银珠宝全都拿走了。

  作者蒲松龄最后总结说:“‘尽掘七十二个假墓,肯定有一个墓里葬着曹操的尸体,可怎么知道曹操的尸体竟然在七十二个墓之内呢?’曹操奸诈啊!然而千余年后腐朽的骨头不保,使这些诈术又有什么用呢?唉!曹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愚蠢啊!”

  小说家之言虽然近于荒诞,但曹操生性多疑却是史实。有一个传说这样说道,曹操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这就是“七十二疑冢”的来历,而这些传说都是那个叫罗贯中的在《三国演义》中捏造出来的。倘若要相信这样的鬼话,那真是太小看曹操了。

  这是另一个传说,据说,在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几十年后,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对曹操有宿怨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四处寻找曹操的真坟,想把他的尸体找出来打碎掉,以谢天下。可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曹公墓,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尸体,最后万般无奈之下,这些人发布公告称只要有人能找到曹操的真正坟墓,他就能得到宰相之职。

  布告贴出去一个多月,仍没有人来应召。就在这些人几乎丧失信心时,一个白发老头揭了榜文来到京城洛阳,说自己有办法找到曹操的真墓。官员们一听半信半疑,派出了一百多名士兵跟着老头沿京城不远的洛河逆水而上。一路上,老头左看右看,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指着一处土丘说,就在这里。

  士兵们开始挖,果然挖出了曹操的尸体。老头所指的地方位于洛阳以西,是从堤旁凿穴,深入洛水河床之下。士兵们进入墓室,将金银财宝一扫而空;又把曹操的尸体搬出,剁成碎块,甩入河中喂了乌龟。最后,官员们吩咐请出白头老人,准备给他官做,可是老头消失了,像是神仙一样无影无踪。

  官员们后来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老头之所以晓得曹操的墓地所在,是因为他是黄巾起义张角三兄弟的后人。

  曹操是以镇压黄巾起义发的家,当年,张角在广宗病死,黄巾起义失败。参加黄巾起义的将领们,为了保护自己领袖的尸骨,在邻近的县埋了许多假墓碑,欺骗官军。官兵们找遍了方圆三百里地面,挖遍了几十座立有“大贤良师”的张角坟,也没有找到张角的尸体。

  只有曹操不肯善罢甘休,他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从叛徒的口中得知了张角真墓的秘密。于是,亲自带领兵马开赴张角的老家巨鹿郡内,在老漳河边凿穴探墓,终于在深深的河床下找到了张角的墓室。他吩咐把张角的脑袋割下来,带着人头回京城报功。曹操由此深受启发。他生前秘密派人在洛河水下秘造墓室,又把参与修墓的人全部杀掉,想躲过后人的惩罚。可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张角兄弟的后人就猜透了曹操的诡计,为自己的祖宗报了仇。

  首倡薄葬,两处墓地,扑朔难辨

  毋庸置疑,曹操的节俭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气的。

  曹操在其死前两年就下过一道命令,命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贫瘠之地建造一座陵墓,并特别嘱咐说,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同年二月葬于高陵。后人猜测,所谓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所建造的陵墓。

  但是,仍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对曹操的遗嘱进行了歪曲,《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说,曹操在临死前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座,不让后人知道自己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生怕有人去发掘。

  也正是他的信口胡言,使后人对曹操墓址所在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就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第二个则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

  如今,谁也不知道曹操墓到底在哪里,我们先看第一个位置,西门豹祠附近。

  西门豹是个伟大的治理专家,他用了两年时间就把邺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因为他给邺城一带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所以今天临漳一带,也包括今天的安阳市一带,有许多西门豹祠。那么,按照第一种说法,曹操的陵墓是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但究竟是哪一座西门豹祠?至今还无人知晓,因为那是一座没有任何记号也没有坟头的陵墓,想要找到它比登天还难。

  但是,疑问也就在这里。后人无法找到的地方难道时人就能找到吗?他的儿子曹丕等人安葬他的时候难道不会留下点记号以便将来祭奠?如果曹丕真的不留任何记号,那简直不符合中国的伦理纲常,更不近人情。

  曹操真是英明至极,将自己死后的归宿化成一道谜题,等待着后人来解。按照罗贯中的答案,曹操在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置了“七十二疑冢”。

  而在今天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处,确实有个地方叫讲武城,有人认为那可能就是罗贯中所说的彰德府讲武城。从那里向西一直到磁县,也就是今天安阳市北郊的丰乐镇一带,的确有许多像小山头那样的大土堆,当地有人叫它们“曹操坟”。这些可能就是传说中所谓的“七十二疑冢”。

  传说永远是老百姓的最爱,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对“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就已经成型了。

  据说,彰德府附近有一个叫朱伢儿的少年在讲武城东南的彭村打柴。彭村,古时候这里曾是一个人工湖泊,曹操将其命名为玄武池,专门在这里操练水兵。后来因长年不疏浚,加上中原一带连年干旱,池水枯竭,玄武池便渐渐淤塞,长满芦苇,变为陆地。

  这个叫朱伢儿的少年在打柴时见到在一人多高的蒿草丛中有一座大冢,大冢墓砖已显露,墓前倒卧一块石碑。由于他不识字,就回到村子找来一位识字的。识字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来到大冢旁,将石碑上的字一读,才知道这是魏武帝曹操的陵墓。于是村人立即将这件事报告到磁州县衙门。

  县令得知后,马上坐轿赶到彭村,可是再拨开蒿草丛看,那座大冢竟无影无踪,连石碑也找不到了。县令十分生气想打朱伢儿的屁股,但这少年却像是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从此再无消息。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