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空间技术逼近深空 将适时开展火星探测研究

 

CCTV.com  2010年04月26日 12:3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从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中国将在深空探测领域向更遥远的深空前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提前走进了当年研制“东方红”一号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这个前身可追溯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中国空间航天器研制重镇,如今正在从一个传统的科研部门向大型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转型。

  采访过程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获准进入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AIT实验室参观。“简单说,AIT实验室就是一个总装集成测试厂房。”陪同本刊记者采访的机械总体研究室主任刘刚说:“卫星、飞船、空间实验室等航天器的单机、部件都将运往这里,进行总装集成并接受测试。”

  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厂房,进入前首先要经过执勤武警查验证件;其次,必须换上专用的白色工作服和帽子、套上鞋套;再次,还必须进入风淋感应区,除尘除静电。

  在这一系列严格的程序之后,本刊记者进入了由一组20多米高的大型厂房组成的AIT实验室,白色的墙壁、蓝色的窗帘,没有喧嚣和嘈杂,一尘不染。“这里分为若干区域,不同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在各自的区域进行总装集成,最后进入测试区域进行各种测试。”刘刚介绍说。

  循着地板上的指示箭头前进,首先看到的便是寄托着华人无限憧憬的“天宫一号”——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在这个大家伙周围,多位技术人员正紧张忙碌地工作着。

  在下一个区域,共五层的总装电测平台上,十余米高的“神舟八号”飞船初样也正在这里进行总装集成。刘刚说:“在总装集成的工作做完之后,我们将联合其他部门进行各种项目的测试。”

  “不仅仅是‘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我院现有35位总师、总指挥,分别负责的航天器项目超过40个。今年,我们将有十几个航天器上天;2011年和2012年,预计上天的航天器都将超过20个。”参观总体部AIT实验室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介绍道。

  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瞭望》: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杨保华: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卫星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简要说,有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一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空间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以“东方红”一号肇始,我国卫星技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和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卫星技术又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连续取得多项新成就。最新的一项成就是2010年1月17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是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技术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后,我们又开展了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后续研制任务,初步计划在2011年前后发射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之后发射无人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相当,用它来完成和飞船的交会对接。发射“天宫一号”后两年内,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

  三是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迈出了我国向深空探测领域进军的第一步。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