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全国上下对房价和地价热切关注的同时,上海开始了对地价改革的尝试,试图采用土地综合招标的方式来代替拍卖,令延续了6年多的土地价高者得的规律作古。但是,招标方式新引入的评分机制也让业内担忧存在灰色空间,让土地出让的公平性受损。
本台记者 陈常伟:在上海市今年第18号公告中,莘庄222号地块的招标方式尤其引人注目,它改变了以往土地拍卖价高者得的常规,转而转而以招标方式“按照综合条件最佳者得的原则确定中标者,而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价格因素仅占到其中的30%。
根据土地出让文件,上海市将组成5人及以上单数人数组成的评标小组,对招标地块包括净资产和建设经验在内的技术标和商务标项目进行评定。土地出让将不再根据竞拍价格高低决定,取而代之的是纯粹根据综合评定的结果,直接决定土地中标人。其中,最引人争议的部分就是,竞买报价作为综合评标指标之一的商务标的一项,以30分的分值,仅占整个评分环节的30%,而且评标小组的具体人员的身份和评标的具体标准却并没有公布。
对于上海的这一做法,一些专家也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严金明指出,上海市在完善招牌挂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把各项评价指标明确量化,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并可以在综合评价体系里要求开发商增加房价限制、绿化等协议,这样将逐步形成均衡可靠的评价体系,对抑制地价房价起到促进作用,最终取代以往单一拍卖价格的指标体系,公众也能获得更好的民生改善效益。
责编:刘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