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爱民模范民警王义生事迹

 

CCTV.com  2010年03月24日 13:3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王义生

  王义生同志,男,50岁,大专,中共党员,现为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九峰路口执勤民警。因公负伤致残14年来,他抱着一颗平常心,坚守九峰路口长期从事路面执勤工作;他怀着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创新工作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2345工作法”,以人性化的亲情执法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创造了年纠违8000多人次无投诉的佳绩,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他情系普通百姓,立足三尺岗亭为民服务,真心做好群众最期盼的点滴小事,用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浸润了群众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在过往群众中有口皆碑的好民警,群众对于他的工作也给了极大地支持,王义生对群众的“爱民”和群众对王义生的“爱警”,描绘了新时代警民和谐的美好画卷。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基层民警、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台州市自强模范、台州市道德模范、台州市“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等荣誉。台州市公安局、中共黄岩区委先后专门发文,号召全市公安民警、全区党政干部向他学习。

  “当交通民警就是要风吹日晒,站在路面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生活让我感觉很充实,苦点累点,我不后悔。”

  14年前的一天清晨,王义生同志奉命执行警卫开道任务,在车队突遇险情时,驶在车队最前面的王义生同志为保护车队安全,毅然采取非常手段,结果因用力过猛,突然连人带车(警用两轮摩托车)摔倒在地,造成右手粉碎性骨折。剧烈疼痛使他感觉自己伤的不轻,但王义生同志为不影响车队行进秩序,带着剧痛继续执行开道任务。由于没有及时治疗,骨折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手臂活动严重受限制,被鉴定为三等残疾。

  伤愈出院后,领导考虑到王义生同志的伤情,决定给他调换轻闲一点的岗位,但王义生同志却坚决不同意,要求组织不要把他当“闲人”养起来:“我身体虽残,但精神没残,我原来的岗位在路面,现在我也要到路面从事执勤工作。”就这样,拗不过老王的软磨硬泡,领导只好让他继续做他的“老本行”:到黄岩交通最繁忙的地段——九峰路口从事执勤指挥工作。

  路面执勤离不开规范的交通指挥手势,从四肢健全人的情况看,一套手势下来,可能并非难事,但对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的王义生来说,每一个手势都要付出常人好几倍的力量,伤残的左手成了规范化动作的最大拦路虎。为此,他每天为自己开小灶,白天要上岗,他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家里苦练右手的摆臂动作,好几次,伤痛使他的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经过持续不断的与伤残抗争,残手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强。

  交警工作看似平常,其实一线岗亭的执勤交警的确是非常的苦和累,每天早上七点半,交通高峰还没有来临,他就要出现在路口,傍晚时经常要站到天黑,等交通高峰过去才能下班,高峰时段之外,除了在岗亭维持秩序,他还要驾车在自己分管的道路沿线巡逻,平常日子工作量就很大,碰到刮风下雨等时候更是忙碌,年轻的民警也经常感到累,50岁的王义生患有心脏病,身体一直都不好,工作的苦和累就更加明显了。但王义生同志从不摆老资格,每天还是风里吹日里晒雨里淋,由于身体状况和伤残拖累,每天回家王义生总是满身疲倦,有时晚上甚至疼得睡不着觉,让老伴心疼不已,劝他换个轻松点的岗位,但王义生同志总是一概拒绝。至今,王义生同志已在这个自己“争”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四年。当有人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王义生的回答非常朴实:“交警的岗位就在路面,不在路面就算不得真正的交警,站在路面上,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生活让我有一种很充实的感觉,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苦点累点,我不后悔。”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准管理与服务的结合点,交警的执法就不难。”

  为给市民创造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是公安交警的本职工作,很多人认为交通执法一定要严,没有任何人情可言,但是王义生同志却总是站在老百姓、站在违章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执法中坚持人性化执法、艺术化执法,对交通违法者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细心为他们传输交通法,因为他觉得教育才是关键,要让群众们在教育下自觉遵守交通法。

  为找准管理与服务的衔接点,把上级的执法任务与社会效益的度把好,达到在严格管理时达到人民满意的双重效果,王义生带着以上问题,带着工作责任,带着爱民之心去探索,去思考,“2345工作理念”应运而生。“2345”指的是,克服两种心理,坚持三个规范,做好四个解释,杜绝五种行为。即在内心思想深处里,面对复杂的执勤环境,克服两种心理,即不愿管、怕麻烦,不敢管、怕报复的“两种心理”。在整个执勤管理上,无论何人何时何事始终坚持规范指挥手势,规范执勤用语,规范执法程序这“三个规范”。在纠正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中,耐心做好法律法规的解释,贴心做好事实依据的解释,真心做好违法危害的解释,诚心做好处理结果的解释这“四个解释”,让违法对象感到民警的管理是真心实意为了他的安全。在遇到心情急躁、不服管理的人时,“杜绝五种行为”:不说与理无据的话,不讲伤人自尊的话,不喊高声训人的话,不言语气过激的话,不接气氛不利的话,尽量用冷处理对待急躁人。

  王义生认为:“‘2345工作理念’的核心是要做到‘用心做事,真心待人’。”路上执勤时,看到有人违反交通法规,这个时候,老王经常会换位思考,心想:这违法的人可能刚刚进城,不懂交通规则,也可能只是这人真有急事,没注意而已。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执法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接着是按照“2345”工作理念,指出违法行为,贴心做好危害后果的解释。老王认为,宣传解释也有窍门,语言运用、讲话轻重必须拿捏到位,说重了,对方会生气,认为警察诅咒他;讲轻了,又起不到教育效果。一般情况下,他善意地进行劝导,并经常引用自己亲戚朋友因不守交通法规而出事的事例进行教育,一是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确违法;二是让对方知道违法后果严重性,可能会出事故,要住院花钞票;三是警察不仅没有训斥人,还用自己亲戚的遭遇进行教育,真把自己当自家人了。这种艺术的执法方式非常有效,许多摩擦与纠纷都是在这种类似的亲情教育中避免了的。不仅群众对他规范、文明执法高度评价,一些受罚的管理对象也是心服口服。2008年5月,王义生在纠正一位不戴头盔驾驶未验审摩托车的外来打工人员张仔湘时,由于要求对方按规定对摩托车进行验审,同时上保险,张仔湘很不理解,多次来岗亭吵闹,王义生体谅一个打工者的难处,始终没有和对方计较,反而耐心地给他讲法律法规和各种正反事例,并热心地帮助他去办理验审手续,让张仔湘理解了交警也是依法办事,再没来吵闹。而半年以后,张仔湘驾驶摩托车时出了车祸,由于戴了安全帽而保住了一条命,而且因为上了保险,减少了损失,从此彻底改变了对交警的看法,而且将王义生视为了自己的朋友。

 

王义生协助老人过马路

  王义生的“2345工作理念”体现了理性、规范、文明、平和,就像警民关系的润滑剂,减少了执法中的不少磕磕碰碰,密切了“管”与“被管”的和谐关系,让困扰多年的交警执法难变得迎刃而解,他所在的九峰路口岗亭,年查纠交通违法8000多起无投诉,日通行车辆行人万余次无拥堵。“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件事情,看到群众需要帮助时,不伸出手就对不起这身警服……”

  王义生同志深知“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在工作中处处为群众着想,立足岗亭,真心做好群众最期盼的点滴小事。在他执勤的岗亭,设有医药箱、打气筒、外借雨伞等便民用品,随时为遇到困难的群众提供服务。在他执勤过程中,搀老扶幼过马路等“小事”每天发生,还经常有送伤员到医院,并且垫付医药费的事例,08年3月,王义生在街头遇到一位昏倒的环卫工人,他立即背起伤者到医院救治,并为他垫付了医药费,医生们开始时以为伤者是王义生的亲戚,当他们得知伤者与老王素不相识时,为之感动,表示按成本价收取药费。事后这位受伤的环卫工人杨春长要将医药费还给老王,但王义生一直没有接受,杨春长过意不去,专程到公安分局向局领导表示对王义生的谢意。

  执勤点旁边有一家章再棣骨伤科医院,因伤筋断骨而前来治疗的人络绎不绝。经常有许多骨折病人拄着拐杖,艰难地“摇”到马路上。这一摇一摆的样子,无关的路人会觉得好笑,而正在路上执勤的王义生同志面对这种情况就感到:“我是警察,应该出手相助。”伤病轻点的,他会帮忙搀扶过马路;伤重的,他会把他背到岗亭边休息,再在空闲点的时段护送回家。

  黄岩镇东小学是以民工子女居多的学校,坐落在82省道边上,在今年年初的公安机关“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镇小”成了老王的爱民蹲点单位。他不仅给学生们讲交通安全知识,而且当他发现学生每天要横穿时速达80公里的一级公路时,而公路辅助车道没有行人斑马线,也没有“提示车辆减速”的交通标志时,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了学校的情况,由于省道设施需要市级有关部门审核,设施建设审批需要一定时间,无法迅速落实,老王一次次地找有关部门申请经费,真正成了跑“部”向“钱”的揽事警察,一次不行,他就两次三次地磨,终于,他的热心也感动了有关部门,特事特办,“镇小”学生安全问题迎刃而解。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退休干部梁义开今年87岁,就住在九峰岗亭旁边,12年前,他因患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从2003年起,他每月都要穿过这一路口,到附近的红十字医院作定期治疗。一次,王义生在扶老梁和其老伴过马路时得知他的情况,热心的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老梁,每次去治疗时,都由王义生接送,去年,梁易开的老伴过世了,王义生跑老人家更勤了,逢年过节还提着大包小包地去,平时有事没事也跑去看一下,老梁的邻居们都知道,老梁有个“穿警服的儿子”。

  王义生在此执勤的14年中,立足本职工作所做的好事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王义生同志在做这些好事时,是怀着将人民群众视为自己亲人的朴素情感去做的,曾经有人夸奖他的思想境界崇高,他的回答却是非常朴实的:“并不是我的思想有多少崇高,我的父亲去世前我就经常牵着他过马路,现在我看到老年人,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总感觉要帮他们一把;自己也是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种种不便,看到残疾人,就觉得应该出手帮他们一把……”

  “王同志上岗一分钟,为民六十秒,这样的警察我们信赖!谁跟老王过不去,就是跟我们大家过不去!”

  2009年1月15日,黄岩水果公司86岁的退休职工管先进,因为每天经过九峰路口看见老王的辛勤工作,为之感动,就把自己亲手写的横幅送到黄岩区公安分局,并特别说明是给交警王同志的的。横幅上写着“九峰路口好交警”七个刚正遒劲的大字,管先进老人说:“王同志上岗一分钟,为民六十秒,这样的同志是警察的模范!”

  象管先进这样赞扬老王的人还有很多,在黄岩,经过耳闻目睹和口口相传,许多人都知道,九峰岗亭有个好心的交警,执法态度好,特爱助人为乐。而且,就在虚拟世界,老王也受到网民的肯定。有热心网民把老王的事迹帖到黄岩人气最旺的论坛《黄岩港》和《台州19楼》论坛,这两个论坛向来喜欢报道关于警察的负面新闻,但老王的帖子发上去后,对老王给与肯定的跟帖却是源源不断,偶尔有人以种种理由对老王表示质疑,马上会有人出来指责对方。

  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黄岩港摄友坊”里有个DV联盟,他们提议为老王拍摄一部电影,立即得到众网民的响应。在毫无官方背景和官方资助下,网名为“忧郁大叔”、“梦工坊”的网友等人,积极奔走,搜集素材、编写剧本,并四处联系场地、道具、演职人员和播放渠道,自费为老王拍摄《九峰路口好交警》。目前,这部以草根网民自发拍摄的“草根电影”已投入1万多元,进入全面拍摄阶段。

  《台州日报》有个女记者来黄岩采访王义生事迹,但她没有叫分局的民警陪同,也没有和王义生接触,而是私下走访九峰岗亭附近的群众,结果群众一听是来采访老王的,纷纷述说对王义生的种种好印象和件件感人的小事。记者感叹地说道,虽然听到的没有一件是作为警察惊天动地的事,都是些细小的事情,但是老百姓却对王义生如此赞同,真是应了 “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这句话啊!回去后,她立即写了篇5000多字的长篇通讯,配上她在现场抓拍的照片,在《台州日报》上整整登了一个版面!

  群众给与王义生的不仅仅是赞赏,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了王义生交通执法和为民服务工作的有力支持者。老王在执法中遇到胡搅蛮缠的人,周围群众总是会赶来帮忙,一次,老王纠正一名酒后横穿马路的行人,突然遭到恶意谩骂,此人指责王义生耽误了他走路,非要王义生赔礼道歉。王义生怎么解释和教育都没有用,这个时候,周边群众齐刷刷地上前帮助,声援王义生,一起斥责醉酒男子“不识交警好心好意”,有群众还声言:“谁与王义生过不去,就是与我们过不去。”那男子见得不到便宜,只得向王义生道歉,表示下次一定注意。王义生的岗亭旁有一家修车铺,王义生在做好事,把群众的自行车送去修时,修车铺的小老板出于对王义生的支持,如果不是换零件,往往不收钱;黄岩农村合作银行听说老王自掏腰包在岗亭设置了“爱心伞”,就购置了一批雨伞,无偿供王义生使用;黄岩一家医院得知王义生的岗亭有“爱心药箱”,主动给王义生送来了常用药品……

  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和谐一家亲,王义生在三尺岗亭,演绎了感人的警民和谐篇章,他将群众视为亲人,群众同样也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对王义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褒奖,也更加激励他在九峰路口这个小小岗亭里,继续做一个真心爱民的好交警。

责编:杜卓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