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水价成本,有无“水分”?

 

CCTV.com  2010年01月21日 09:5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  
专题:“涨”声一片

  ●垄断企业天生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没有竞争、不怕亏损,成本增加了,可以通过抬高价格进行转移。因此有必要对其成本多打几个问号  

  最近,不少城市相继上调了水价。虽然之前的听证会讨论得很热烈,但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是“照涨不误”。有人因此质疑听证会在“作秀”,被质疑一方则予以明确反驳,用种种证据说明是真“听”真“证”。

  其实,水价上涨的最大问题,恐怕还不在于听证是否“作秀”,而在于对水价成本的看法。

  各地上调水价,主要原因是成本增加。按照通常的思路,成本增加,产品的价格当然也要跟着涨,否则经营方将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没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实际是否如此呢?

  成本无疑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普通的电视机和电风扇,前者成本肯定要比后者高,价格自然也要高。但价格是不是完全依据成本而定?显然不是,供求对比的力量会更大。当产品供过于求时,即使成本还是原来那么高,经营方也往往会考虑先把价格降下来吸引客户,或者是“薄利多销”,或者干脆以降价“倒逼”成本。

  当然,企业这种降成本的主动性有个前提,就是有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有垄断性质的公共品,如水、电、气等不在此列。这类产品不愁市场,因其“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居民对其需求没有弹性,就算价格翻几番,最终只能被动接受。提供产品的企业因此也就天生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不会面对竞争、不怕亏损,更不担心破产,成本增加了,可以通过抬高价格进行转移。不仅如此,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还往往会有抬高成本的冲动和便利,比如利用公共资源赚来的钱多给职工发福利、敞开来免费地用水用电,企业内部“懒”得从严管理,生产采购“不拣对的、专拣贵的”等等。近几年,媒体相继报道的一些地方电厂、水厂职工免费用电、用水,更换设备时更青睐价格高出一大截的国外产品,皆是例证。

1/2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