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资料图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网1月11日电 今日上午,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此项殊荣。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三巨头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 “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个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5分的同学,照片要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一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一张大照片,便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1958年,孙家栋就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此时孙家栋已是五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和9年前回国时一样,他再一次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导弹领域,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7岁。
从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 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由此开启。
责编:赵德礼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