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月8日播出):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率先在全国推行民事执行案件分段集约、流程管理的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台记者史伟: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四个组,分别是案件协调组、财产查找组、财产变现组,结案组,四个执行流水线,改变了以往案件执行,一名法官一包到底的旧模式。
过去,执行案件最大的阻碍就是查找财产线索,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线索,一些执行案件就会搁置很久,往往会造成积案。现在,北京市受理案件后,首先查找查封组会依据线索查找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信息。
北京二中院副院长 吉罗洪:我们在当事人没有提供线索的情况下,我们主动去查找,比如说银行,再比如说工商、车管、建委(联动)等等。
北京某保险公司曾与其他公司发生借款纠纷,金额高达4600万元,保险公司胜诉后,但对方却拒不支付。
保险公司职员 胡磊:对方(被执行方)当事人的帐户信息这个是我们很难掌握。
法院查找查封组通过银行系统,很快便找到了被执行人在北京郊区的账户并查封,同时迅速把查封的财产转给财产变现组,三天便圆满执结4600万。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俞灵雨:通过这种分散集约形式,解决了这些年以来一直困扰我们沿海一些地方案多人少一些现实的矛盾。
据了解,自2008年11月全国法院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以来,累计执结有财产积案33万多件,标的额达3430亿元。
责编:刘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