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选择——优秀选派干部沈浩印象记

 

CCTV.com  2009年12月22日 13:3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安徽日报  

  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选择

  冬日的江淮平原,苍茫寥廓。此刻,沈浩静静眠息于他亲手设计的小岗村公墓中,而他留给人们的思念绵绵不绝。

  沈浩是选派干部的杰出代表。为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按照省委的要求部署,自2001年以来,我省1.2万名选派干部奔赴基层,接受锻炼,为改变落后村庄面貌殚精竭虑。在第三批选派干部任职的近3000个村庄中,有85%的村整体工作进入所在县、乡先进行列。

  在沈浩的背后,我们看到一个更庞大的群体,那就是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的群体。他们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起,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在公与私之间,他选择公而忘私

  时至今日,小岗村的条件和城里还相差许多。抛弃省城优越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里坚守6年不容易;扑下身子忘我工作,把全身心献给小岗更不容易。

  按照风俗,11月12日是沈浩的“头七日”。前来小岗祭奠丈夫沈浩的妻子王晓勤,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沈浩的满头乌发是染过的!“很多人都以为他一头黑发,6年前,他的确是这样,可无休止的操劳已把他的满头黑发变白了一大半!他总是悄悄地把头发染黑,说这样能显得更精神些,也便于与那些企业家们洽谈项目,为小岗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好项目。”王晓勤说。

  毕业于铜陵财经学院,在省财政厅工作,沈浩本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安定生活,可2004年,他毅然报名选派干部,把事业的舞台搬到了农村。

  2006年,当小岗村民以摁红手印的方式,极力挽留沈浩时,沈浩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当时妻子非常希望他能回合肥,不解地问:“你帮村民们都盖好了新房子,还不可以回来吗?”沈浩说:“他们屋里的家当加在一起还卖不到五千元钱。房子只是壳,我不光要把壳做好,还要把壳填满。”

  今年国庆长假,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沈浩带着女儿去徐州转了一圈,在草地上,父亲翻跟斗逗女儿玩。可6年里,像这样温情的时光太少太少。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沈浩藏起对家庭的无限眷恋,把全部的心血献给了小岗。

  在高与低之间,他选择扑下身子

  “在群众面前,他把姿态放得很低,从来没有过趾高气扬。可他越是这样谦卑,越能显出他灵魂的高贵。”沈浩生前的同事张秀华说。

  能与群众完全打成一片,这是许多基层干部深深佩服沈浩的地方。省城来的干部,没有一点点官样,他比小岗人还像小岗人。

  村民杜永兰回忆说,沈浩到村民家里,板凳上有灰,他也毫不在意地坐下去,桌上的剩茶,他也能端起来一口喝掉。跟老的小的都亲亲热热,没有一点隔阂。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见沈浩居住及生活条件简陋得看不过去,就喊沈浩去他家里食宿,却被沈浩婉言谢绝,说自己一个人怎么都好凑和,只要晚上有地儿睡就行了。“有一次我看他花100块钱给自己买的外套,后襟都撅着,就怪他,一个省城干部怎能穿这么寒酸的衣服,他只哈哈一笑。”关友江说。

  大学生村官汪静静跟在沈浩后面学习,沈浩告诫她,做农村工作,不能靠笔来写,要靠脚去跑。一定要深入农家了解真实的情况,只要真心对待群众,群众就会和你交心。

  房东马家献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村民来找沈浩,遇到生活很困难的,沈浩一次次自掏腰包接济他们,对每个人都诚心诚意。

  深情换来厚谊,沈浩把群众当成自家人,群众把沈浩当成贴心人。村民两次集体摁红手印要留下好书记,是他们心意的真实流露。

  2008年9月30日那个难忘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亲临小岗视察,对小岗村的发展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小岗的未来提出了殷切期望。当得知沈浩是在圆满完成三年选派任务时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支书时,总书记连声说好,并勉励他说: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面对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沈浩激动得难以自禁,更坚定了扎根小岗的决心。

  在进与退之间,他选择攻坚克难

  沈浩作为选派干部,本可以越脱一点,只管跑跑项目资金,为小岗村修路架桥,做做好事。那样,他也不失为一个好村官,等任满之际,村民依然会感念他做过的好事。

  但沈浩不满足于面子光,他要小岗具备自我造血功能,他要小岗形成雄厚的经济基础,不负“中国改革第一村”的称号。他不想在自己离开后,看到小岗村“麻油灯啊还吱吱地响,点的还是那么丁点亮。”

  沈浩认为,在“大包干”解决温饱后,错过市场门槛较低的乡镇企业“发展机遇期”,没有完成从小农生产者到商品经营者的转变,小岗村失去“先富”的机会。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小岗村的困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困惑,小岗村孕育的希望是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沈浩决意要在小岗村引进现代农业,发展工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村情复杂,矛盾盘根错节,要推行改革,必然会做许多得罪人的事。沈浩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但他也很讲究策略,力求做通思想工作,达成共识。

  一份会议纪要,为我们揭示了沈浩的努力。沈浩去世前的11月2日下午,在小岗村会议室,他召集“大包干”带头人开会,会上沈浩通报了11项近期重点工作,他的发言包括“从玉菜业路边的菜已出来了,春节前要完成1200多亩地的土地整理,28号要搞开工仪式”;“目前GLG大道已放过线,业已动工,涉及到小岗、小严、大严的土地,路必须要修”等。最后他说,小岗村几十年已过去了,没有发展起来,现在是发展的关键。

  沈浩的哥哥沈明儒说:“今年中秋节回家时,沈浩跟我谈心,他说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如果组织要他再留下,他一定愿意留下来,带领小岗人民再大干几年,把农村改革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经济强村、人民富村。”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在小岗村,大片大片新整理的土地散发着新鲜的泥土气息,一路上绵延不绝的是蘑菇大棚、葡萄园。几座投资过亿元的大型工厂已拔地而起。充满希望的小岗正沿着沈浩用心血铺就的改革之路继续前行。(记者周连山罗宝李揽月)

责编:张仁和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