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公仆情怀--记山东省寿光县原县委书记王伯祥

 

CCTV.com  2009年12月15日 21:5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12月15日电(记者 魏武)22年前,他亲率20万开发大军,把寿光北部120万亩盐碱滩改天换地。

  22年后的今天,寿光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41位,在山东全省综合排名第7。

  在他当了五年半县委书记后调走时,一辆小小的130货车拉走了他的全部家当。

  有人赞誉,他以过人的胆略、坚定的信念、超常的坚忍和奋斗,带领寿光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叫王伯祥,1986年5月至1991年10月间,任山东寿光第15任县委书记。

  宣战

  以县城为界,一条咸淡水线把寿光切成南北两截。22年前,占全县总面积56%的寿北,是千年不变的120万亩盐碱滩。

  一组民谣,遥忆当年之痛。

  “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

  “走的是弯道,听的鸭拉(一种鸟)叫,吃的黄蓿菜,喝的牛马尿。”

  “种树树不长,种粮粮不收,种菜菜老苗,种草草打蔫。”

  不远的沾化县里有不少“寿光人”,当地人眼里,他们只有一个身份——“要饭的!”连寿北人给儿子找媳妇,都要先问姑娘:“会不会要饭?”

  也许是老天爷不愿太过残忍,让这里生长着一种野菜——黄蓿菜。麦前长到秋后,由贴地皮长成灌木丛。如同一株坚强的黄蓿菜,1943年,王伯祥在寿北一个叫西北柴的小村子里降生。

  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大饥荒。

  那一天,为了全家活命,16岁的王伯祥只身走进寿北腹地。太阳落山时,王伯祥开始推着一独轮车黄蓿菜往家赶。天亮赶到家门口,放下车子,他就坐在地上睡着了。

  那一年,外祖父活活饿死,饥瘦的小妹离开人世……

  这该是怎样一片让他爱得入骨、恨得咬牙的土地呀!

  1986年秋,已是县委书记的王伯祥又一次来到寿北。盐碱地上,他蹲下身,捋一把黄蓿菜叶子放到嘴里,捧起一把盐碱土,狠狠攥紧;再捧起,再攥紧……

  但,这片不毛之地又藏金掖银:地下卤水蓄藏量达39.6亿立方米,含盐量10%到18%,如果能晒盐、提溴……盐碱地以北,是40万亩潮间带,20万亩浅海滩涂,如果养虾、养贝、养蟹、养鱼……如果把盐碱地改造成条台田……

  王伯祥心里有梦,他决心向盐碱宣战。

  可是,教训就在眼前啊:1958年,国家在北大洼建起羊口盐场,山样的盐垛30年没有卖出去,成了炸药才能咬动的“石岗子”。邻县以数十万劳力干了20年的滩涂造田,至今依然“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种树树不活,种苗苗不长”。

  不过,也有成功的先例:营子沟东岸一万亩高标准条台田,旱能浇,涝能排;北大洼有一万亩盐场,年产原盐20万吨,纯收入500万元;“老河口”一万亩养虾池,年产大虾60万斤,收入480万元。

  有“三个一万亩”作参照,可不可以用三五年的时间,把60万亩盐碱地搞成高标准条台田,把40万亩潮间带搞成高标准盐田,把20万亩浅海滩涂搞成高标准养虾池?

  “如果三项都成功了,不仅北大洼的群众生活会有质的飞跃,全县经济也会有历史性的提升。”凭着一腔执著,王伯祥说动了书记、常委、县长、局长们。他们纷纷或实地考察,或去相关部门和高校请教专家学者。

  王伯祥更是一头钻进北大洼,打破砂锅问到底:“三个一万亩”都上了多少人?用了多少天?花了多少钱?愿意不愿意再搞?有什么好的办法?

  问题越问越深,算盘越打越细,答案越来越明:要想彻底翻身,就得来个彻底解决,小打小闹,只会做成夹生饭。

  很快,一张大幅北大洼开发图挂在了县常委会会议室的墙上。

  寿北开发规划组宣告成立,副县长王坤山和政协主席王书德任正副组长,下设虾场规划组、盐田规划组和条台田规划组,成员为300多名专家和技术员。盐田的调节池、蒸发池、结晶池,虾场的虾池、扬水站、防潮坝,条台田的片、沟、路……1987年秋,规划全部完成。

1/3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