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4日电 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经济刺激政策可谓居功至伟,但刺激政策继续实施遭遇两难困境,政策何时退出,正在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瞭望》新闻周刊刊出署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的文章指出, 2010年年中可能是刺激政策退出的时间窗口,但退出也需微幅、逐步。
文章说,经济运行有自身客观的规律,在经济低迷时强迫采取外力刺激,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带来些副作用: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如果再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将会面临“左右为难”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出于对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坏以及通胀压力加剧的担忧,政府倾向于降低刺激力度;而另一方面,经济内在活力缺失和“保就业”的压力,又使得政府不敢在刺激力度上有所放松。
三因素致刺激政策仍需维持
一般来说,在已确认本国经济连续3个月回升之后,就可以考虑经济刺激政策该如何退出。考虑到本轮刺激政策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适时推出的,面对的环境前所未有,其退出的时点应相对延长,如2~3个季度。即使是这样,1~3季度我国GDP单季增速分别为6.1%、7.9%和8.9%,经济回升趋势确立,也已到了退出的时机,但对于为何当前刺激政策不能退出时,刘满平指出有三点原因:
一、从全球范围看,刺激政策退出时机还未到。目前虽然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逐渐好转,但复苏仍不平衡,尚有赖于刺激政策支持,高失业率尤为令人担忧。虽然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等国采取加息政策,印度也上调了商业银行法定流动资金比率,但这些国家情况各异,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小,最重要的是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按兵不动。
二、从本国范围看,我国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我国经济虽率先复苏,但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投资拉动的,从实体层面来看,民间投资和社会消费还没有被完全带动起来。
三、从退出的基本条件看,目前除局部存在瓶颈约束之外,大部分工业品和消费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增长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全面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通货膨胀在我国还不是现实威胁,至多是属于潜在风险而已,对此无须过度担心。
2010年年中或是退出时间窗口
对于刺激政策何时能退出?文章称将主要取决于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态势、通胀预期及通胀变化情况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情况和宽松政策退出时机等几大因素,其中最具有风向标的是通胀变化情况,也就是CPI的走势。
而2010年第二季度末将可能是退出的时间窗口。
从全球角度来看,11月7日召开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认为目前刺激政策退出还为时尚早,仍须维持。但同时也留了一手:在经济完全复苏后,各国应以合作、协调的方式退出非常规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支持政策。欧盟甚至还设置了时间表:只要欧盟委员会12月3日公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复苏已经稳固,欧盟各成员国最迟从2011年开始整顿财政,以减少财政赤字。
责编:赵德礼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