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乘坐空军一号专机从上海飞抵北京首都机场。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七日电 题:三次“胡奥会”为中美关系注入新动力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七日与首次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国际各大主流媒体都在揣测,中美两国元首在会谈中会涉及哪些议题、达成哪些共识。中美关系已不仅是美国前总统卡特所说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正在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此次会谈,是胡锦涛与奥巴马的第三次双边会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余万里对本社记者表示,从历次“胡奥会”释放出的信号不难看出,中美正在重新“定义”新时期的两国关系。
胡锦涛与奥巴马的第一次会晤,是于今年四月一日在伦敦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期间举行的,距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仅两个多月。在第一次“胡奥会”上,双方确立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余万里表示,这是奥巴马上台后两国元首对中美关系的新定位,它的内涵非常丰富。胡锦涛阐释了中方对“积极”、“合作”、“全面”三个词的看法,概而言之:两国关系未来应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展开广泛的合作,努力深化各个领域的全面关系。这一定位不仅继承了此前“建设性合作”的总体精神,而且朝前又迈进一步,凸显了“积极”面向和“全面”内涵,充分反映了中美关系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成就及两国关系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中美关系只能进不能退的政治意愿。
在这次会见中,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余万里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则从具体政策层面体现新定位的精神实质。美方开始以“战略对话”替代此前惯用的“高层对话”,提升了对话的层级。不仅凸显中美关系的特殊重要性,而且宣告了中美新型合作模式的创建。
第二次“胡奥会”于今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纽约登场。当时正值联合国系列峰会和二十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召开期间,两国元首谈及的议题非常广泛,包括保持高层交往、加强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经贸、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环境、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认为,胡锦涛与奥巴马的第二次双边会见,意义在于使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也表明在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平稳走过“过渡期”。
在这次会见中,奥巴马首次全面回应了中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关切。他表示,在台湾问题上,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立场没有改变。美方对两岸关系缓和表示赞赏,认为这有利于亚洲和平稳定。美国不支持“西藏独立”。在涉藏、涉疆问题上,美国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于十七日登场的第三次“胡奥会”,中美两国此前都进行了很好的预热和铺垫,显示出双方的诚意。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国庆说,无论是军事互动,还是经济协商,抑或是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两千五百六十周年,都显示出双方的诚意,也表明奥巴马政府对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的用心。
在上海访问期间,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学生进行了交流。他向这些青年人,也通过他们向中国民众释放善意,表达合作的意愿,为他与胡锦涛的会谈营造了友好的气氛。
张国庆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访华前,美国副国务卿提出了中美关系的新口号——“战略再保证”,这一概念或将取代“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框架。(完)
相关链接:
责编:汪蛟龙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