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人民日报:太行之子——追记王彦生(下)

 

CCTV.com  2009年11月05日 11:5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专题:组工干部的楷模王彦生

  图①:2003年11月,时任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的王彦生(右)到魏县看望慰问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张清(中)。新华社发

  图②:1997年7月,时任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王彦生(左一)深入辽城乡苏庄村与村“两委”成员座谈。新华社发

  图③:王彦生2008年7月30日的《工作日志》,在最后一行他鼓励自己,“头痛半个月了,一天没休息,我要坚持!”王彦生病逝前,办公室床头摆放的三样东西:《组织工作研究文选》、电子血压计和充气式颈椎治疗仪。新华社记者 王 民摄

  “我觉得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共鸣,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觉得和他就像是老朋友。”

  “一个与百姓交心的人,百姓才会把心交给你;一个视百姓如父母的人,百姓就会永远怀念你。”

  “大爱无疆,大善至孝,‘山生’,一路走好!” ……

  这些天,许多人在王彦生的博客留下自己的真情挚语,在这里凭吊一个朴素、忠诚、善良的灵魂,寄托对一个好人、一个好干部的思念。

  “大爱无疆,大善至孝,‘山生’,一路走好!”

  ……

  这些天,许多人在王彦生的博客留下自己的真情挚语,在这里凭吊一个朴素、忠诚、善良的灵魂,寄托对一个好人、一个好干部的思念。

  知恩图报 一切回报人民

  “我的童年是在亲人们的怜爱中度过的。父亲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为命而又严厉的爱自不必说,亲人们给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无以回报。”

  ——摘自王彦生博客

  王彦生的童年不幸而困苦。

  他出生于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4岁丧母。小学、中学直至高中毕业,王彦生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在亲人的怜爱与呵护中长大。童年的艰难生活让他知感恩、懂回报,他在日记中写道:“每当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不敢有一点点放纵,否则我良心不安。”

  此后王彦生的人生历程,见证了一个贫苦子弟的上进心。

  他先是当了一年的民工。这段经历虽苦,但在王彦生看来,民工生活为自己奠定了“基本格调”,让他学到了“以苦为乐、勤恳朴实、善待他人”的品质。

  1977年恢复高考后,王彦生考取了地区工业学校。毕业后,先到化肥厂工作,再被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两年后,他又去上了电大,自此,他才自认“总算有了点文化修养”。

  能够担任副县级干部,这应该是年轻时的王彦生从不曾想过、也不敢想的事情吧?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只是从临时工转成合同工。曾经有一位领导开玩笑:彦生,工作干不好,我可是要拿掉你的组织部长的。王彦生很认真地回答:没关系,干不好工作,我去干我的合同工。

  从在党旗前举起右手的那天起,王彦生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他用最质朴的语言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人民的哺育和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于党的事业……”

  他践行了誓言。

  做个好人 一生不懈追求

  “工作30年,变换过几个地方和岗位,从未刻意追求过名利之物,常怀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和生活。扪心自问,所得几何?和我共事或接触过的人,说一句‘那是个好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摘自王彦生博客

  和王彦生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真是一个好人。

  好人,是王彦生一生的追求。

  “一个好人。”同为丛台区委班子成员的张海英,曾经当众由衷地称赞。王彦生回以微笑。后来,王彦生才悄悄地对张海英说,“我愿意做一个好人。”那神情,平和又认真;那声音,厚重又沉稳。

  修身若水之上善,立行载物之厚德。

  王彦生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地存着孤寡老人的生日、给五保户送补贴的时间、生活困难党员情况、承诺给百姓办的实事等上百条提示信息。他说,这是一本民心账,只有还清了账,才不觉得亏欠,才活得踏实!

  在曲周工作时,司机在他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皱巴巴的信,信封上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后来司机才知道,那是他资助的一个贫困生寄来的学习成绩汇报信。

  2001年,王彦生提议,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为期一周的“当农民儿子”活动。曲周县7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农村,与农民一起吃住,一起下地劳动。到现在,依庄乡禾秀寨的村民仍记得,县里有个姓王的部长,曾经睡过他们家的土炕,喝过他们家的棒子面粥,下过他们家的承包地。也许,王彦生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农民的儿子”吧。

  组织部长,这在一县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了。但王彦生从不把自己当“官”。凡事他都是宁愿为难自己,不麻烦别人。生病,挺着;工作,多干。

  淡泊名利 两次让提职机会

  “我曾经给怎样才能感到幸福开过一个公式,即: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现实往往是一个变化不大的定值,那么幸福感的大小就取决于欲望的高低。”

  ——摘自王彦生博客

  王彦生曾经有过两次提职机会,不过他都让了。

  2002年,他把机会让给了资历更老的同志。2007年,他说,我身体不好,已经不适合到新岗位工作了。

  名利,不是王彦生看重的。他是邯郸市在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

  “看广播电视常开新闻频道,参加会议要认真听取上级报告,开博客常与‘能人’聊聊,出公差常到先进地区跑跑。”他和朋友们说,希望他们也像自己一样。

  翻看王彦生的档案,除了工作之初的几次奖励外,很难找到他担任领导后的个人荣誉或奖励。他担任组织部长期间,每年评先评优、记功授奖,组织部的名单里都没有他的名字。不是他工作干得不好,多少次,本该属于他的荣誉总是让给年轻干部。他说:“我不需要这些。”

  王彦生常和过去比较,能有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让他很满足很满足了,自己还要奢求什么呢?

  王彦生的家在一个很老旧的居民小区,居民楼外搭着脚手架,看不出是要维修还是要美化,但是二者对于这栋楼来说,应该都是必要的。

  就这样的房子,也是他任组织部长11年之后,借了5万元才买下的二手房。屋里,唯一值点钱的家当是一台七成新的电视和一台攒的电脑。

  生病后,因病情需要定期复查,2005年下半年王彦生几次与北京专家约好,却总因抽不出时间去不了,最后只好约在2006年的春节期间,让女儿陪着去看病。

  当时组织部副部长张丽娟在北京的妹妹家过年,大年初一想让王彦生到家里去吃顿饭。他说:“不添麻烦了,看完病我们还要早早地回去呢。”张丽娟询问了住址,执意找了过去。一进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窗外是一派浓浓的过节气氛,而王彦生和女儿却住在一个冷冷清清、非常简陋的小旅馆里,昏暗的灯光,泛黄的被褥……

  张丽娟再也控制不住泪水:“部长,大过年的,你怎么这样委屈自己呀?你可是一个重病号啊,怎么能住这样的地方呀?”王彦生一笑,还是那句话:“挺好,没事儿。”

  多年来,王彦生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他对生活方面的要求不高。在单位加班,办公室里常备食品是方便面,外出开会、办事也是常到路边摊吃碗面条。在王彦生的心里,也许真的就像他说的那样,只要“能吃饱饭就可以了”吧!

  大爱无声 如大山厚重深沉

  “去年7月从北京回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把买房借的钱,还有别人有事托我帮忙放在我这里的钱,全部一一送还;还专门走访探望了老家的亲戚,以防哪一天突然倒地,留下说不清的遗憾。”

  ——摘自王彦生博客

  2月8日,王彦生去世之后的第四天。他的女儿王玉洁开了自己的博客,取名“冰清玉洁”。也许,这名字是父亲愿意看到的吧。

  女儿说,自己要像父亲一样,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自己要坚强,要习惯没有父亲的日子。但谈何容易?

  在女儿的心里,父亲就是一座山,父亲的爱就像山一样厚重而深沉。

  王彦生不善言表,总是把爱深埋心底。他把手机和电脑屏幕都设成女儿的照片。面对病魔的威胁,他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然而,就在女儿出嫁的那天,王彦生却控制不住情绪,在众人面前失声痛哭:“爸爸能看到你长大成人,心里高兴。可是,想到哪天我突然倒下,家里的重担就都落在你的肩上,爸爸心里舍不得啊……”这一幕,女儿时时回想,永生难忘。

  王彦生在老家的小姨家很困难,他每次去都要给她一些接济。因为从小失去了母亲,是小姨给了他母爱般的温暖。今年春节前,王彦生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不顾路途颠簸、病痛折磨,执意要回老家看看,然而,这一次竟真的成了他和亲人们的最后一次相见!在王彦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从来没有出过山的小姨从老家赶来了……那个幼年丧母、可怜懂事的孩子,那个不忘恩情、重义重孝的孩子,那个不久前还坐在她身边说笑的孩子,她多想再看看他,再看看他……

  生死坦然的王彦生,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死亡,没有颓废,没有抱怨,没有半点脆弱……生命对于他来说,同样是宝贵的,应该倍加珍惜的。但应该如何珍惜呢?王彦生选择尽自己所能,多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不能决定自己的生命,但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通过做更多有益的工作来延长自己的生命。

责编:陈昌娥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