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新闻特写:追忆钱老 传承精神

CCTV.com  2009年11月02日 21:1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进入[整点新闻]>>

专题:钱学森逝世

  

     

    央视网消息:10月31日,被称为“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今天,我们的记者来到钱老曾经工作的地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寻找钱老曾经工作的足迹,在这里记者找到了钱老留下的一些珍贵文件和照片,包括他回国前写给周总理的信。

    记者现场 本台记者 崔霞:这里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955年,钱老从美国回到祖国以后,就是在这里担任第一任院长。今天,钱老曾经的同事、学生、后辈自发来到了这里,沉痛悼念他们敬爱的老院长。

    今年已经71岁的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将当年钱老的一句话,始终记在心里。

    龙乐豪院士当时的陈赓大将找到他,他说的那段话我觉得非常解气,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干不了。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我相信,都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克服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才有今天为我们国家建立了航天的三大里程碑。
谢光选院士,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是钱老的老部下。在他的眼里,钱学森就是一个为人谦逊的老朋友、老领导。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光选 他问的问题和表达能力很强,他说的话不但能听懂,而且能想到以后的事,受到启发。

    记者:这是保存在谢光选院士家里的一张老照片,这张老照片上这位就是钱学森院士,这位是谢光选院士,当时是在1966年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的现场,他们拍的一张合影,四十多年过去了,谢老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

    1966年10月,这是一个让全世界都能记住的日子——中国的原子弹、导弹结合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光选:这就是在现场发射完了,原子弹爆炸,聂荣臻同志很高兴,就把我们召集一起照相。

    记者:当时成功以后,钱学森跟您说什么了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光选:钱学森很高兴,他说,这回专门有了撑腰的了。

    记者:这里是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档案馆,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些和钱老相关的档案和钱老的亲笔信,这个就是当时钱老的任命书,任命为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兼第一分院院长,任命时间是1957年11月16日,当时的一分院就是现在的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这封信是钱老的亲笔信,特别珍贵,是在回国前1955年6月15日写给周总理的,上面是这样写到的,“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从这封信里我们看到的是钱老的爱国情怀。

    还有这封是钱老是钱老的亲笔信,写给当时一分院的副院长,上面是这样写到的,“考虑一下东风三号,东风四号的问题,我看这样做很好,它可以先走一步,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准备”。 只有短短十行,可以看出钱老当时前瞻的战略眼光。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院长 李洪:经过50年发展,取得了载人航天的成绩,也取得了探月工程圆满的成功,都是在钱老几十年打下的基础上取得的,我们要缅怀他,弘扬他的两弹一星精神,继承他不断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 钱学森简历 *********************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今日在京逝世

    钱学森(资料图片)

    钱学森简历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点击观看全文]

*********************** 延伸阅读 *********************

中国人民的骄傲——钱学森

    、

    几个月前承蒙钱学敏教授惠赠新著《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我上手阅读,就放不下来了,十天内通读了一遍,有的章节还反复阅读,深感受益非浅。钱学森先生是20世纪十年一遇的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其成就和贡献远远大于一年一遇的一般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对于培养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诺贝尔奖百年辉煌, 威信很高, 确实是评价世界一流科学家的重要标准, 但不是唯一标准, 因为诺贝尔奖有几个局限性: 其一,诺贝尔奖只限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经济学、文学,外加一个和平奖,对科学技术的覆盖面有局限性。其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成就大小的差别很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百年一遇的伟大科学家, 例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大概不到1%;第二层次是十年一遇的伟大科学家,例如玻耳、伦琴、海森堡、薛定谔、Dirac、L.Pauling、T.H.Morgan、J.D.Watson、F.H.C.Crick等,不到10%;第三层次是一年一遇的大科学家,约占90%。此外,诺贝尔奖评审也有失误, 例如1948年的生理医学奖授予DDT的发明者P.Muller,他的学术成就本来不大,现在DDT已被禁用。又如1912年的物理奖授予发明灯塔的N.G.Dalen,其实他对物理学没有什么贡献。 [点击观看全文]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生平图集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返国,在1955年10月12日到达上海。这是钱学森和老同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殷宏章(中)见面。左为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罗宗洛。 [点击观看全文]

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逝世 一生致力中国航天事业

    中新网10月31日电 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于今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点击观看全文]     

 


>>海量资讯,请点击“首席视频”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