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9月28日播出):
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川陕苏区军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新中国成立60年来,川陕老区抓教育,谋发展,使老区的建设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记者:“这里是四川巴中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又一批小学生来到这里。”
巴中师范附小学生刘棋:“革命先烈是用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转战到川陕边界的大巴山区。随后相继攻占了通江、巴中、南江等川北地区。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川陕苏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经过几次战役后,共歼敌10余万人,牵制了30多万国民党军,支援了全国其他苏区的革命斗争。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力:“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它的创建不仅发挥了连接南北苏维埃运动的重要作用,也使川陕边600万劳苦大众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为人民谋幸福的。”
记者:“这里是四川通江县毛浴乡的列宁小学,它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创建的第一所学校,那时川陕苏区开始推行免费义务教育。76年过去了,当年山腰上的列宁小学早就搬到了山下,而川陕老区重教育的传统一直没变。”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川陕老区解决了“温饱”,摆脱了贫困,建立建全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高、特教等类别的教育体系。
四川空山县先念小学老师、回乡从教大学生罗艳:“现在像我这样回到家乡的大学生,比例在不断上升。”
家住巴中市三汇镇的李林,大学毕业后就回家乡创办了自己的养殖基地。
巴中回乡创业大学生李林:“我们以传统的方式喂养,科学的方法管理、预防,我们的猪称为乡猪,进入广州市场以后每公斤比别人的猪肉价格高出8元,/我的确感到知识带给了我力量,也给我创造了财富。”
知识改变了川陕老区人民靠天吃饭的命运,老区面貌也因此日新月异。产业园区的兴起,大交通的建设,川陕老区正焕发前所未有的新活力。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仅巴中市就有19.8万人考上大学。2009年,川陕老区小学入学率基本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大都超过99%。
土地革命时期,川陕苏区超过12万人参加红军,4万多人英勇牺牲。
2009年,川陕革命老区各级各类学校近6000所。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