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从单调贫乏到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 许之丰 摄
60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新月异,经历了从单调贫乏到丰富多彩的深刻变化。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文化娱乐有了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也带给人民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提高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这项工作当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提高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文化投入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共文化事业基础薄弱,可以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状况。据统计,1949年,全国仅有公共图书馆55个,文化馆89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基本上属于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的逐步完善,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加,2001年至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1107.97亿元。其中,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到248.07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18.77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02年到2005年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在“十五”末期,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又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投资39.48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截止到2008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2819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17个,文化站37938个,村(社区)文化室247332个。目前,文化部正在建设国家、省、市、县、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乃至行政村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到2010年,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实施文化工程
公共文化资源日渐丰富
近年来,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些重大有影响的文化工程,为城乡基层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创新工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自2002年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已达22.1亿元,地方累计投入已超过19亿元;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村级基层服务点75万个,到2010年,将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村村通”。
送书下乡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问题而实施的文化工程,由中央财政统一购置图书,配送到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2003至2008年已累计安排资金1.2亿元,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总数超过1000万册。
从2007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亿元,为剧团和基层文化机构配备近1000辆流动舞台车,改善了剧团等文化机构的服务条件。为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空壳”问题,财政部从2008年开始对中西部地区具备开展文化活动条件的达标乡镇文化站给予专项设备购置经费补助,目前已落实2008年度补助资金2.59亿元。
不断深化改革
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服务能力提高
近些年,在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同时,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按照“转换机制、增加投入、改善服务、增强活力”的方针,不断加强改革力度,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明确,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已成为近年来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据文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4年开始,我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实行了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功能,使更多的人民群众走进、了解、使用公共文化设施。
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观众人数突破1.54亿人次。
现在,各地政府都把为基层群众服务作为公共文化单位改革的着力点,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面向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关链接
■1988年开始,国内不同层次、多种规模、各种类型图书馆使用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经过20多年在技术上不断更新和提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由文化部多次举办的文化年、亚洲艺术节,不仅凸现了“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三大主题,多场专业演出、电影展映、艺术展览,已成为有上千万群众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2002年组织并实施的国家级文化工程。旨在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卫星宽带传输和光盘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整体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责编:许桂梅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