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12点):主持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午间·媒体》,联合央视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站,特别推出的电视网络互动节目《六十年记忆》继续播出。今天我们将首先从“喜事”入手,带您重温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婚姻变奏曲,分享每个家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背后的故事。
一、婚姻变奏曲——结婚照的变迁
1、先来看腾讯网友wenwen上传的“两代人的结婚照”。
★这张照片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照,是70年代末在北京王府井中国照相馆照的。
★而这一张是他和妻子今年拍摄的婚纱照。这位网友说:“和爸爸妈妈的结婚照相比,我们的结婚照更加注重个性。当年爸爸妈妈穿着军装拍结婚照,而今他和爱人穿着自己订做的汉服拍婚纱照,时代在进步,传统在回归,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2、看来不同时代,结婚照的差别的确也很大。
★上世纪50年代, 结婚照是黑白照片,而且只有一寸大小。新人们拍结婚照的时候穿的是列宁服,没有其他装饰。
★60年代的结婚照——最简单的浪漫。这是1964年,一对新婚夫妇拍的结婚照。两个人都穿着簇新的衣服,黑色上衣,灰色裤子,站得笔直,一脸单纯的笑容似乎在向往着美好的生活。
★70年代的结婚照。照片上的两个人都是中共党员,响应党的号召,实行晚婚晚育。那个年头大家都没钱,办事也简单,上午去领证,中午请亲朋好友吃顿饭,算是召告天下;第二天一早再去照相。
★到了80年代,结婚照显得有些时髦了,新人终于披上了婚纱。照片上的夫妻俩现在都觉得这张结婚照拿给外人看有点傻,但是在1981年,能拥有这样一张婚纱照,比起今天动辄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婚纱照要令人羡慕得多。
80年代初期还没有彩色照片,上面的颜色是染上去的。这张照片中,新娘本来围着一条红色的纱巾,却被染成了黄色。据这位网友的父亲,也就是照片上的新郎说,那条纱巾是他送的,买的时候,还很害羞,左顾右盼了一番,发现周围没人,才和售货员要那条纱巾!售货员给他后,他看都不看就揉吧揉吧就塞进了裤兜。看来,那个年代的人不仅勤劳、淳朴,而且还羞涩。
★90年代的结婚照开始变得五花八门。新娘回忆说,拍婚纱照就一个字“累”!先是化妆,就好像是流水线作业一样,有人专门负责打粉底,有人专门涂指甲油……打完粉底一看镜子,新娘吓一跳!眉毛嘴唇都没了,全给盖住了,一张“惨白”的脸!——渡过贫穷时代的男女正努力适应着富裕生活带来的不适。
★进入新世纪,新人们的婚纱照逐渐彰显个性。可以自己拍,可以去影楼,还可以找个工作室,自己挑选外景地,穿自己想穿的衣服,随便摆任何姿势。
二、婚姻变奏曲——婚礼的演变
看过不同时期的结婚照,再来看看不同时期中国人的婚礼都是怎样的场面。
★50年代的婚礼,简单而平凡,没有花团锦簇,没有锣鼓喧天,大红喜字非常醒目,新郎新娘胸前也都佩戴着大红花。那个时候,物资匮乏,新人们收到的贺礼几乎全是日用品。
★60年代的婚礼,带着特殊年代的“革命”气息。
★70年代,集体婚礼开始盛行。那时,人们的衣着和发型已经出现了变化。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婚礼的场面更加热闹,人们的衣着更加洋气。这对青年在集体婚礼上咬苹果的场面,成为当时很普遍的婚礼场景。直到现在,还有人沿用。
★进入90年代,人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90年代初期,用自行车接新娘还曾经一度成为流行的结婚方式。后来,婚礼便越来越丰富多彩,婚纱影楼、婚庆公司开始遍布大街小巷,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
★到了新世纪,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婚礼也随之越来越多元化。海底婚礼、空中婚礼等等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主持人
从简朴到隆重,从单一到多样,喜事新办、中西结合,中国人的婚礼变奏曲越来越精彩。它不仅折射出某个特定时代的生活状况,也反映出中国与世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以及随之而来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
三、毕业了:再见,同学!
岁月留痕,总有一些人深深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其中少不了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青春岁月,我们一起走过,奋斗的日子,历历在目。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网友上传的毕业照,一起分享曾经的年少时光。
★50年代,同学们身着中山装,精神饱满、喜笑颜开。
★60年代,男生的衣服仍以白色基调为主,有些女生却有些“前卫”了,她们穿上了斑点裤、连衣裙。
★70年代,学生的服饰和举止都体现着“革命”的特征:沉稳严谨有余,活泼不足。很多人还不会看镜头、目光游离。
★80年代毕业照:毕业生的衣着仍有文革遗风,但是思想已经开始蜕变。80年代的毕业生已经越来越适应生活的新变化了,他们面对镜头的表情开始变得自然大方。
★90年代毕业照。照片成了彩色的,学生身上衣着的颜色也丰富起来,这反映了一个打破单一、多元发展的时代正逐步到来。
★新世纪的毕业照。毕业典礼西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毕业生穿上学士服,戴上学士帽,期待着毕业后火热的奋斗青春。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