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首都北京: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

 

CCTV.com  2009年09月07日 09:3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专题: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闻24小时播不停

>>>海量新闻,请点击“新闻频道”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啊……北京啊北京!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各族人民把你赞颂,你是我们心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这悠远高亢的乐曲叫《北京颂歌》,几十年来,在祖国的城市乡村传唱,唤起多少人对首都北京的崇敬和向往。这高亢激越的乐曲,几十年后在国家大剧院、在人民大会堂,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群众歌咏中又一次次唱响,表达着人们对北京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回声

  北京,共和国的首都;天安门广场,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从这里,发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永载史册的历史回声。

  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并不久远。

  在人民日报社图书馆报刊珍藏库里,1949年的人民日报上,清晰记录着这座城市伴随新中国诞生的步伐,走向新生的激越足音。2月5日一版这样报道:古都北平沉浸在狂欢里!我军庄严举行入城式;9月28日一版,有一条醒目的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重大决议”,决议第三项为“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10月2日,开国大典第二天,人民日报报道了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盛况。报头两侧醒目位置上刊登的是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朱德总司令阅兵的照片,左下方刊登了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

  60年,记录这座城市历史时刻的报纸已经泛黄,而亲历者的记忆依旧那样鲜活。

  当年采访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人民日报老记者陈柏生作了这样的记述:“我永远忘不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生日!作为人民日报一名年轻的记者,一清早我穿上了崭新的银灰色列宁服,把白色衬衫的衣领翻在制服外,梳好了两条小刷辫,挎起绿色帆布包,里面装好了我的采访本、笔和稿纸,高兴地乘车来到南苑机场,同我们的空军战斗员和机群一起参加开国大典的隆重阅兵典礼。”

  60年前还是小姑娘的陈柏生,把亲历人民空军检阅飞行的情景,真实地记录在了速写《我们飞行在人民首都的上空》里。文中有这样一段深情的描述:“琉璃瓦的宫殿,红色的墙门,整齐的街道,这庄严的人民首都,今天被红色的旗帜所掩盖,愈加显得庄严美丽了。”

  而另一位参加开国大典广场游行的人民日报记者何燕凌,则这样描述了他经历的场面:那天报社里的人都很兴奋,好不容易等到报纸大样检查完毕,还未开印,就急不可待地出发了。庆典当天早晨是阴天,上午还下了一点小雨,大家都在雨中守候着。下午却放晴了,实在是意外的惊喜。仪式结束后已是晚上,回到报社立即着手编排第二天的报道版面,又是一个通宵,却仍然不觉得疲倦。

  这是两位亲历了这座城市60年前那个伟大时刻的老人,为我们描绘的历史画面。

  从这个时候开始,北京,这座有着3000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关链接: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