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信息化,服务民生无处不在

 

CCTV.com  2009年09月03日 09:2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经济日报  
专题:经典中国 辉煌60年

  编者按 2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城市管理到社会服务,从教科文卫到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信息化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惠及民生的同时,也推动了民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0多年来,我国不仅实现了机械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更在不失时机地发展信息产业中,成就了全社会信息化的巨大飞跃。

  从“粗放式”到“精细化”

  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在政府服务领域,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金融信息化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

  有着“纺织之都”之称的山东省滨州市,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天空是蓝的,空气也非常清新。这得益于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与滨州市联手率先在全国推出的“数字环保”工程,实现了环保监测中的数据源头采集,使得大面积、全天候连续动态实时的环境监测成为现实。

  据滨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往,环境监测多以常规的人力监测为主要手段,由于监测对象点多面广,难以实现对环境进行大面积、全天候的连续动态监测。依托山东移动基于无线网络的‘数字环保’,我们有了环境监测的‘电子眼’,实现了对各种污染源的及时有效监控。”

  “数字环保”只是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电子病历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国家电子疾病监测系统以及数字化医院的开发与应用。“通过电子病历开发应用、国家电子疾病监测系统开发和数字化医院发展应用研究,将奠定我国健康信息体系的基础。”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高燕婕说,“日常疾病监测系统也将提升我国对于疾病发展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在社保信息化建设方面,随着“金保工程”的推进,社保信息化正从分散建设向统一集中建设迈进,并取得可喜进展。目前,已经有25个省区市实现了与所属全部地市的联网,劳动保障系统网络已覆盖到全部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全部地级以上城市中,87.32%实现了与省数据中心的联网,网络覆盖达到85%的经办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将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可以说部—省—市三级网络架构已基本形成。

  信息化20多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城市信息化是加快我国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认为,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是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电话线”到“数字城市”

  信息化服务惠及民生

  20年前,腰里别着个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城市里只有少数富裕家庭才能装上固定电话。而现在,全国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互联网用户数已达3.5亿。基础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为信息化应用铺就了坦途,信息化也日渐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爸爸,刷卡!”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张晨每次上公交车都会自豪地掏出自己的IC卡。北京为全市所有中小学生每人免费发放学生IC卡,这些卡不仅记录了持卡人的电子学籍,还有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同时也可以在图书馆、计算机房、食堂等场所使用。

  在福州,谈到12345便民服务热线时,儿女们在外地工作、家住洋下新村的林大妈很兴奋:“我跟老伴儿记不得那么多号码,有了紧急的事情,还得掰着指头,慢慢寻思该打哪个号码,现在好多了,有事就打12345,非常好记。”

  现在,几乎所有涉及民生的公共事业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应用。在教育领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系列工程的持续推进,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重点应用等方面的教育信息化全面升级。

  在文化领域,“中华文化信息网”已经建成,电子媒体工程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文物系统的信息化工作也有了较大进展,文化共享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在卫生领域,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开始发挥作用,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运行良好,城市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信息系统逐步应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和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得到重视和发展,现代远程医疗在部分地区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尝试。

  在社会保障领域,“金保工程”建设成果初显,全国社保联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完成了部—省—市网络建设,养老保险监测、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等联网和IC卡应用逐步开展。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城市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信息化已经在民生事业发展上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但同时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可谓任重道远。

责编:许桂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