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为民解困 为民造福(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CCTV.com  2009年09月02日 06:4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海量新闻,请点击“新闻频道”

民政部部长 李学举

  【提要】

  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民政工作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为民解困、为民造福”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目前全国享受低保的人数已达7000万。城乡低保制度,是解决我国困难群众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制度。正是这个保障制度的实施,我们现在保障困难群众最低生活的‘兜底网’已经基本编制成型;困难群众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13亿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谈起新中国的民政事业,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深有感触地说。

  满头银发的李学举给人的印象和蔼可敬,这与他的“民政”官职十分吻合。他借用温家宝总理的话形容民政部门的角色,“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朱德认为民政部是人民群众的组织部;陈毅要求民政部门‘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从老一辈革命家谈的这几句话中道出了民政工作的实质,民政工作是为老百姓做事的,它所从事的工作涉及到老百姓从生到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确定的工作理念是民政为民,这是民政工作的第一要务。”

  民政伴随着祖国成长的脚步一路走来,追寻其发展轨迹,令人自豪,催人奋进。同时,李学举部长也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艰难探索

  “我亲身经历了新中国60年来的风风雨雨。我成长在农村,在基层工作了10年。在公社工作期间接触的群众最多,经常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回首往事,李学举娓娓道来。

  那时农村的困难群众是用什么办法去保障呢?李学举说,当时农民都是在集体里统一生产、统一分配,他们的生活水平就取决于集体办得怎么样。由于当时政策取向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尽管基层的干部费了很大的劲,但农民的积极性还是调动不起来。再加上农民没有其他的收入,很多生产队劳动一天只有几分钱的报酬,农民吃的粮食完全是由生产队里分配,最低标准是三百六十斤毛粮。现在回忆起来,群众生活普遍非常苦、非常穷。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一个是生产队可以从集体里给一些,另外政府可以给一些救济款,但是非常有限,也就是几块钱,临时救济,没有形成根本的制度。另外,国家的财力有限,所以很多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尽管当时全国普遍提出来“上纲要、跨黄河、奔长江”的口号,但根本实现不了。群众吃、住、穿都非常困难。如果说原因,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大如天,解决起来不容易,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但改革开放前一直没能解决,农村大面积贫困,政府看到了群众的困难,但拿不出钱来。

  政策对头,兜底工作不用愁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李学举话锋一转,欣慰地说,我国的社会救助网络已经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全国社会救助对象年均超过1.5亿人次。其中,城市低保对象2300多万人,农村低保对象4534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70多万人,年均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30多万人次,每年救助受灾群众约8000万人次,城乡每年约1500万人次得到医疗救助。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日臻完善,为人民群众编织了一张保障基本生活的“兜底网”。

  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说到关键处,李学举很动情:“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这么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的,这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把它解决了,百姓实现了梦想,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城市低保1994年在全国一些地方、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了。农村低保2007年之前也有很多地方开始实施。民政工作的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另外,解决群众基本生活,是和社会经济发展分不开的,这是个深层次问题。改革开放前,想解决,没有实力,解决不了。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综合实力增强了,所以党提出了执政为民,能有更多的钱拿出来,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当然,现在补助的标准还不高,困难群众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加之实施低保制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薄弱的工作环节,但我相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力的增强,我们的低保标准还将不断提高,实施这项制度的水平也会逐渐完善和提高。

  现在,解决城乡低保所需要的资金,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财政要拿钱。目前是分级管理,中央财政每年预算出一部分钱,用于城乡低保,并且逐年提高,比如今年达到540亿;省地市县级财政也有预算用于城乡低保。从财政来讲,预算出城乡低保所需的资金,应该是雷打不动的,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救助水平的提高,低保各级投入是逐年增加的。

  李学举说,他常跟民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讲,我们在看到城市高楼林立时,一定要想到还有城市居民住在棚户区、农村居民住在茅草房;看到那种一掷千金的宴会,一定要想到很多困难群众还在为填饱肚子奔波;看到穿时尚服装的人群,一定要想到很多群众还是衣衫褴褛。

  面对灾害,建立应急和保障制度

  天灾人祸发生时,民政工作在发挥什么作用?李学举部长说,这个职责主要从灾害的不同时期来说,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是灾前,能够建立预防机制,比如台风预报;二是灾中,进行紧急援助,比如群众转移安置后的衣食住;三是灾后的恢复重建。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前,救济的方式,都是临时的措施;现在的救助已经建立了一种制度,比如对灾害,转移的群众每人补助多少,旱灾补助多少,恢复重建,包括遇难人员抚恤,都建立了制度,从项目上、从标准上都规范了,越来越清晰。比如,灾情来了,民政部从上到下都知道怎样启动响应,知道灾害出现了应该做什么,灾后该做什么。

  去年南方发生多年未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发生大地震。李学举部长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跟总理第一时间到灾区去,我前后去了8次,在地震灾区待了50多天,心情始终非常压抑。我是几种情感交织,第一是非常心痛,第二是压力、内疚。使我真正受感动的,还是人间真情。不管是抢救伤病人员,还是各种社会捐助,还是军队跋山涉水。这次社会捐助捐赠的广泛性、数额都是以前没有的。”

  时刻提醒,民政之要在于为民

  “您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您希望做一名什么样的民政部长?”记者问。

  “民政部长应该是困难群众的代言人。各级民政干部,都应该经常听听群众的疾苦声,都应该了解知道困难群众当前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还有些什么事需要我们民政帮忙解决,这是对民政干部起码的职业要求。”李学举说,“对我本人来讲,最大的希望,一是我认真履职了,我为解决困难群众生活方面做出了努力;二是我在任期间,我们实施的惠民制度、政策,能够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困难群众的生活能够不断得到提高。第三点,不管民政干部也好,困难群众也好,都认为我是一个亲民的部长、一个为民办事的部长,如果能这样,我就足矣。”

  相关链接:

责编:石光辉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