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和“火炬”两把火
继“星火计划”之后,探索科技经济结合的另一个措施是“火炬计划”。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评价说,这个计划的成功在于“从根本上打破了从科技系统内部追求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局限,开创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宋健说:“‘火炬计划’其实是和‘星火’一块提出来的,但因为一开始有些异议,1986年没有能够出台。”
当时的背景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兴起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浪潮,高新成果不断涌现,转化周期越来越短。很多科学家受到很大触动。陈芳允、杨嘉墀院士找到宋健,提出“应尽快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世界新技术发展进程”的想法,宋健热烈支持,建议向中央反映。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了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建议。小平同志对此高度重视,亲自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国家科委党组制定了100亿元的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863计划”由此诞生。
宋健告诉记者,“火炬计划”是“863计划”的姊妹篇,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技术企业和开发生产高技术产品,决心改变高技术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但是,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火炬计划”的深远意义。有人认为,高新技术是智力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经济初启,资金还不富裕,应以传统工业为主,发展高投入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国情不符。
宋健不这样认为。他意识到,“高新科技已成为跨世纪竞争的制高点和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1988年,机会成熟了。那一年,中央提出了沿海发展战略,以东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前驱,加快发展出口产业和贸易,以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火炬计划”是依靠自己智力,自主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计划,在大开放过程中与外部世界形成“你身上有我、我身上有你、犬牙交错的发展态势”。经上报国务院后立即得到批准。
“火炬计划”另一目的是把有市场价值的基础性、开发性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创办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研究院所实现“一所两制”。曾在研究所有过长期工作经历的宋健深知当时研究所的困境:研究工作与经济脱节,人浮于事;日益增多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青年工程师和各种技术人员“无用武之地”。“引导千百万的科技工作者和大学毕业生‘下海’,进入市场,是执行‘火炬计划’的重要目标。”从此,年轻人独立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渐成风气,形成潮流,遍布全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
如同“火炬计划”一样,建立高新区也不是一帆风顺。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新区的定位很明确:“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战略基地,是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器,是企业改革的示范区,是高技术向传统产业和全社会扩散的辐射源,是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桥头堡。”从1988年5月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试验区”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相继批准设立了53个国家高新区。“火炬计划”的这个实施载体在全国形成了系统布局,火炬之光照遍了神州大地。
1991年,“火炬计划”实施3周年之际,小平同志为“火炬计划”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指明了“火炬计划”的发展方向。那一年,国务院发布了12号文件,明确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高新区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高新区我比较满意。”宋健笑着说,国家高新技术园区2007年已聚集了200万科技大军,生产总值17574.5亿元,以所占约万分之三的国土面积,产出了全国7.1%的GDP;高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工业增加值7亿元,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高新区人均工业总产值为62.5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3倍……他如数家珍地说出了这样一连串数据。在各高技术领域都出现了能在国际市场上争雄的新企业。“前几天,我刚去深圳华为、中兴看了看,真是让人高兴。”2008年,华为全球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国际市场收入所占比例超过75%。华为、中兴都是“火炬计划”支持发展起来的,都成长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高技术企业。
20世纪90年代初,中石油集团旗下负责石油勘探的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需要引进一台IBM的大型计算机。美国不卖,只同意租给中国,但前提条件是要监控这台计算机的用途。中石油不得不专辟一室,美国人24小时守在里面,中国人不许入内,不但要付出高昂的租费和工资,每项计算都要受美国人的监控。宋健说,这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现在我们有了数种自己的超级计算机,批量生产,美国就是想卖给我们,也要按质论价了。”
“星火”“火炬”等计划的实施,为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闯出了新路。宋健有诗云:“科技涛涌催乡廓,归舟重载耐风波。漫游科海促销魂,知罪一代两把火。”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