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8月29日播出):
素有游牧民族之称的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有近一半的牧民实现了定居,走向了富裕。
新疆阿勒泰萨尔库木村村民扎汗,这几天正带着建筑队抢建第二期定居房,两年前扎汗就是从游牧点搬到新村定居的。
萨尔库木村哈萨克族村民扎汗:“现在这里电有,路有,电话有,电视机有,妈妈也高兴了。(我家还有)两间房子和140亩地,收入达到五、六万元一年。”
阿勒泰是哈萨克族的主要聚居地。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和当地政府逐年加大牧民定居点建设投入,今年又为4000户牧民补贴定居房建设款1亿多元,使近两万户牧民走出毡房搬进新家。
齐干吉迭乡干部加娜尔:“让他们定(居)下来了,也得同时富起来。”
为此,阿拉泰对弃耕地进行了扩大改造,仅富海县就为每户定居牧民分配了20亩耕地和80亩饲草料基地,不仅可以继续养羊,还可以种食葵、打瓜等经济作物,再加上搞刺绣,每户年收入能到3万元以上。
新疆阿合奇县,86%是柯尔克孜族,两年前,县里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为定居群众发展起大蒜产业。经营公司年初与农户签订协议,除了月500元的工资保障外,还赊销大蒜种子,农户每年向公司提供每亩470公斤大蒜。超产部分政府实行每公斤3.5元的保护价以应对市场变化。
阿合奇县农产品经营公司经理史超:“这样就减少了种植户的种植风险 鼓励我们的柯族牧民扩大大蒜的种植面积。”
两年间,阿合奇已有2300多户柯族农牧民成为了农业工人,每户年增收近万元。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