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12点):历时7年的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日前竣工。其中耗资2亿多元人民币维修的布达拉宫,展开了8大类64个子项目的维修工作。本台记者走进布达拉宫,带您去了解“修旧如旧”的奥秘。
兴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最早因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究竟有多少间房间,一直是个谜。7年前,正是为了考察房间的数量,文物工作者发现了地下的秘密。布达拉宫地下犹如迷宫般的地垄,形成了宫殿的地基,至今已发现200多个。
这些照片是当初发现地垄时拍下来的,红宫、白宫都建在这岌岌可危的地垄之上,因此加固地垄成为布达拉宫最重要的维修项目,几经试验最终采取了低压灌浆的办法。
在布达拉宫地面和屋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藏式传统材料,它名叫阿嘎土,美观又光洁,但缺点是抗水性能差,下雨天会漏水。维修过程中,科研人员为传统阿嘎土添加了一种改性剂,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换上的房梁使宫殿更加坚固。布达拉宫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2500多平方米的壁画,有一多半需要修复。这是位于红宫第四层中央的西大殿,四壁都有历史人物壁画,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曾经起甲、脱落,但如今已经回复了容颜。这是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用灌浆、注射粘结剂等一系列方法完成了对壁画的整形手术。
200多件原本深藏在布达拉宫库房中的文物,如今在珍宝馆与广大公众见面。宫藏文物中年代最久远的是这尊距今1500多年的释迦牟尼造像,另外,公元9世纪的贝叶经、14世纪的八瓣莲花喜金刚坛城像,清朝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唐卡,不仅珍贵,而且静静讲述着布达拉宫灿烂的历史文明。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