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专访科技部部长万钢

 

CCTV.com  2009年08月25日 16:3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专题: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六十年来,中国的科技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科技从一片“废墟”上起步,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让世界惊叹的跨越?未来,中国又将靠什么与其它科技强国齐平?今天让我们听听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讲述。

    这里是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的办公室,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随处可见一些新奇的小玩意。除了这种节能灯炮之外,还有很多像高速列车、大飞机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模型。对于这些运用在重大项目上的尖端技术,万钢如数家珍。

    万钢:这是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由氢气和氧气结合的过程当中,发电,然后产生的这个电能来推动汽车,是一个零排放的汽车。

    张泉灵:产生水?

    万钢:产生水,它后面滴的水甚至可以喝。

    张泉灵:是吗?

    万钢:对。车型的开发是企业自己的事,科技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抓住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来带动一大片。

    张泉灵:我在听您说,这个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汽车工业是否有可能有一天,跟发达的国家去齐平?

    万钢: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当时就是因为这个情况,回国工作。当时考虑的就是要跨越式的发展,就是您刚才所说的,哪一天我们达到和他们齐平?我可以说,现在我们有了这样的先决条件。现在齐平不是指现在水平的齐平,齐平是在讲五年以后我们能不能齐平?因为你看,通用一夜之间打下了进度,五个品牌甩掉了两个,剩下的品牌,全方位地转型,向清洁能源汽车,这是奥巴马政府,所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抉择,也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我所知道,欧洲,我比较熟悉的,所有的汽车工业都在考虑转型。无论对于发达国家也好,无论对于我们这些快速发展的国家也好,汽车的转型,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用怎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它?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战略决策。

科技部部长万钢

    回顾建国60年,中国科技事业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我国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正当我们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中国科学技术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时期,上世纪50、60年代国际形势异常严峻,为抵制外国势力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及发射成功,不但填补了科技空白,也极大地提振了中国的国威。

    张泉灵:两弹一星发射的时候?

    万钢:我在小学,1964年的时候。

    张泉灵:那件事情对您有多大的影响,对您后来的,包括人生道路的选择?

    万钢:爆炸的时候,我是很激动的。我记得那天,在广播的时候,我正好在理发店理发,当时对原子弹,并没有很理性的一点,我1965年才小学毕业。当时知道,原子弹不得了,有了原子弹,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1970年,东方红卫星上天,播的是东方红,我是用一个单管的晶体管的收音机,那是我自己把零用钱节约下来,自己装的,单管来复式的收音机,就能收几个台,但是每个台都能收到东方红,都能收到卫星的这个播音,使我们感到为科学,发展贡献的这样的一个朦胧的理想。

    张泉灵:前两天我又看了一遍两弹一星发射时候的历史画面,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两弹一星的发射到底留下了哪些遗产?

    万钢:当然对于两弹一星有很多很多这方面的书,介绍的情况,大家都可以看,我不想重复。但是我想说,两弹一星,首先,是国家战略意义上面的一个重点的跨越。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下决心要使我们国家,首先强起来,不被人家欺负才能富起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跨越,这种战略眼光也是今后所必须需要的。第二个,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时,成立的三人小组,陈云、聂荣臻、薄一波,可以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政策有政策,举国,从国家意志上面来体现出来。

    万钢:第三个我要说的是,两弹一星的这个宏伟事业,吸引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回归。第四个条件,就是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所以说,战略跨越,国家意志,科学家献身,全国人民的支持,这四点,是两弹一星最重要的经验。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