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1日电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日前作客凤凰卫视《震海听风录》时指出,尽管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但是整个学术界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从两岸关系长久发展来看,应该抓紧马英九在任这四年时间不断呼吁、做好准备,尽早签署对双方都好,可以避免一些变数。
张亚中说,如果能够签署和平协议,对两岸之间的定位明确交代后,台湾可以停止这十几年来的不断内耗,停止利用两岸关系作为操弄台湾选举的工具,把重点放在整个内部建设与经济发展上。并且,两岸也可以把最重要的问题摆到台面上好好思考,为两岸未来发展建立框架,那么台湾未来的领导人,都比较好去处理这方面问题。
他说,所谓和平框架可以是比较低层次的东西,也可以是中层次的,或者高层次的。无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还是其他经贸文化交流,都在丰富和平框架这个内涵。但是,如果谈到两岸和平协议,它就是两岸未来发展的一个根本大法。
张亚中认为,两岸和平协议有两个问题必须处理,即我们常常要思考的两岸定位及走向问题。其中有三个原则必须掌握住:第一,坚持一个中国,承诺保证两岸不分裂整个中国;第二,两岸在法律方面的平等关系;第三,展现未来走向,或像胡锦涛讲的复归统一这个路径。他进一步指出,在政治问题处理完以后,两岸结束敌对状态或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就自然解决了。“所谓两岸共同体概念,就是用搭桥建楼的方式,大家慢慢的重新再回到一个中国的怀抱。”
对于两岸和平协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的观点是:两岸是内战双方的关系,这是两岸关系最根本的特点。考虑签署和平协议应从这点出发,而不是其它。在两岸关系得到明显缓解的情况下,把两岸关系的改善巩固起来,同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基础和发展前景。不要给和平协议过广的内涵,也不要定出更高目标,它只是一个阶段性、过渡性成果,而不是解决两岸关系的最终成果。
张亚中同意郭的部分看法,他说,两岸关系是内战的延续,在讨论两岸和平协议或两岸互动的时候,要站在整个中国的框架下思考。所谓整个中国就是包括了台湾和大陆,不是任何一方所能独享的。换句话说,这个未来的和平协议是整个中国内部,在整个中国的屋顶之下来签署的。
不过他也提出,处理两岸问题应该难易并进,而不是先易后难。不能回避一些需要处理的问题,而去处理一些简单问题。在两岸高度政治互动的情况下,双方人物都应该尝试去引导,为两岸建立一个和平发展的框架。“当然,这种和平协议并不是一个永久协定,基本上只是确定两岸现在的政治定位关系,但这个定位关系一定是往统合、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
责编:王壹霖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