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七彩国土演绎华夏巨变(经典中国·辉煌60年)

 

——资源能源开发保护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CCTV.com  2009年08月21日 09:0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专题:经典中国 辉煌60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碧波荡漾的南海,到白雪皑皑的北国,从辽阔的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祖国像母亲一样敞开她博大的胸怀,无私地捧出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和各种能源,养育着13亿中华儿女,为共和国的成长壮大奉献着光和热……

  绿色耕地

  还地于民确保耕地

  引入市场优化配置

  ●新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人类奇迹

  刚刚翻身解放分到土地的农民,用粗大的手把一根根“界牌”钉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1950年12月25日,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1949年到1957年,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城市国有土地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60年来,新中国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出台了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3部,土地资源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为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各类建设提供用地6791.80万亩,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颁布了3次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能力。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了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有量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已划定17.2亿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其中基本农田16.3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3.6%,实行永久保护。同时,采用多种方式补充耕地,近10年来,全国补充耕地4163万亩。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首次公开拍卖一块面积为8588平方米地块50年的使用权,44家企业激烈角逐,一家房地产公司最终以525万元成交。这是新中国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1988年4月12日,出席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2970名代表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写进了《宪法》!

  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市场机制的引入,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色宝藏

  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地质服务众多领域

  ●1949年,我国探明储量的矿产只有两种;今天,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学习的留学生任湘拿出笔记本请毛主席题词签名,毛主席得知她是学地质专业的,便意味深长地写下了“开发矿业”4个字。

  60年来,以李四光等为代表的一代代优秀地质工作者“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使我国从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到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

  1949年,我国探明储量的矿产只有两种,矿山300座,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今天,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159种,矿产地2万多处,铅锌、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

  目前,我国90%左右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业和居民用水来自于矿产资源。全国建成大中型矿山企业1万多个,小型矿山企业11万多个。大庆、攀枝花、平顶山、金昌、白银、嘉峪关等300多座矿业城市在神州大地崛起。

  改革开放30年来,环境地质学科向多领域拓展服务对象,成为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国家防减灾工作的重要领域。三峡库区、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的地质灾害评价、调查和防治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

  此外,地质科技取得重大进步,地学理论不断创新,创立了地质力学。仪器装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世纪50年代地质队员野外勘查,用的是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如今,卫星、航空遥感、GPS、远程会商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工作。

  黑色能源

  支撑经济高速发展

  改变百姓生活方式

  ●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26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109.5倍,世界第一

  青海省共和县铁盖乡49岁的牧民仁青本说:“知道要通电,我提前买好了电视机。去年8月8日终于通电了,全家人看上了奥运会直播。过去我们宰了羊,吃不完的只能切成片风干。现在买了冰柜,吃不完的羊肉放到冰柜里,保鲜还卫生。”

  60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

  包括煤电油气在内的我国能源工业不仅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彻底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以下一组数字可以清楚看出我国能源工业60年发生的沧桑巨变——

  2008年,煤炭产量达到27.9亿吨,是1949年的86.1倍,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发电装机达到7.93亿千瓦、年发电量34669亿千瓦时,发电装机总量居世界第二,电网规模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全国原油产量1.9亿吨,居世界第五位。

  在能源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工作,1978—2008年,以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5%的水平支撑了GDP年均增长9.8%。

  由于电力供应稳定充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用电器在我国空前普及。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电、空调、洗衣机和电冰箱拥有量分别达到132.9台、100.3台、94.7台和93.6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拥有量也分别达到99.2台、49.1台、30.2台和9.8台。

  如今,汽车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据统计,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从1949年底的5.09万辆增长到2008年底的5099.6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3501.39万辆。而中国家庭石油的消费也由解放初期的“洋油灯”用的煤油转向厨房用的天然气和私家车辆用的汽油、柴油。

  蓝色海洋

  蓝色国土潜力巨大

  海底勘探持续升温

  ●我国拥有太平洋中部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

  目前,亚洲首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正在建设之中;中海油正在筹划“建设三个海上大庆”,包括建设渤海5000万吨原油生产基地、南海深水区建设400亿—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在沿海设立5000万吨LNG接收站……

  7月18日起航进行我国第二次环球科考的“大洋一号”,此刻正驰骋在深海之上,将用近一年的时间调查我国管辖海域外的海底矿产资源。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是,经过20多年的大洋科考,我国已拥有太平洋中部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

  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海洋资源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打下重要物质基础。在陆域水、土地及矿产等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人们更将眼光投向这片“蓝色国土”。

  海域就像海洋的土地,是海洋资源的载体。几十年来,海域国家所有、有偿使用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养殖用海正由“无序、无度、无偿”转变为“有序、有度、有偿”。2007年,《物权法》规定了海域国家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海域”第一次与矿藏、水流并列规定,明确成为重要的国有财产,海域使用权也被确立为基本的用益物权。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累计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46612本,已确权海域面积达147万公顷,累计征收海域使用金达124亿元。从2002年的1.2亿元到2008年的58.9亿元,显示海域这一海洋资源载体使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视线掠过岛链,“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资源调查和勘探热火朝天,这块占地球表面积49%的“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中国圈定的这7.5万平方公里矿区可满足年产30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20年的资源需求。

责编:许桂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